「明日大嶼」殺害香港獨有物種 人工島、香港多區或會沉沒

「明日大嶼」殺害香港獨有物種 人工島、香港多區或會沉沒

投資

廣告

除了是公共財政上的問題外,「明日大嶼」引起的續有環境問題。對此,長春社、綠色和平、創建香港、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守護大嶼聯盟等九個環保及關注團體,曾於11月26日向財委會發聯署信,並帶同橫額到立法會請願,希望政府撤回議程。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iStock

直至本週,5.5億元的「明日大嶼」前期撥款得到通過,上述的九個環保團體仍呼籲當局臨崖勒馬,並表示對立法會決定極度失望。事實上,根據環保團體多年來的說法,「明日大嶼」對生態有不少影響。

破壞東大嶼稀有物種

2019年,七個環保及關注團體發表「生態調查初步觀察」(下稱調查),反駁發展局「中部水域生態敏感度相對低」的說法。
調查發現,鄰近填海選址的周公島,具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腹海鵰的鳥巢、香港獨有的鮑氏雙足蜥,以及在中部水域錄得稀有的海筆(見圖表四),反映東大嶼水域具生態價值。

團體指,一旦填海,勢必破壞海洋、陸地生物的棲息及繁殖地。發展連帶的影響,例如人為干擾增加、引入外來物種等,會對上述香港特有物種造成傷害,甚至會令牠們面臨絕種的威脅。

環保團體認為政府「未研究先立論」,而且嚴重低估東大嶼水域的生態價值,並誤導市民,又提到生態價值需要長時間觀察與調查,絕非一或兩次環境影響評估就能確立。
「明日大嶼」殺害香港獨有物種 人工島、香港多區或會沉沒

人工島或淹沒

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曾發表網誌,指出氣候危機可能會令人工島淹沒。
在評估因氣候變化而引發的抵禦潮汐和風暴潮等因素後,他曾計算出人工島的海堤設計最少要12.5米高,但數字並未計海浪衝擊海堤會撞出更高的浪花。

維港內的潮汐最高達海圖基準面以上2.7米,而現時的平均海平面高於海圖基準面1.4米,若單一計算潮汐因素,海岸必須高於海平面1.3米。

其次是風暴潮因素,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維港內錄得2.35米的風暴潮,連同風暴潮有再上調的可能,海岸高度需再增加2.5米。

若放眼至2200年,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預計海平面上升5.1米,林超英再加上此數字計算,人工島海堤就至少要8.9米高。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亦曾引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及美國中央氣候研究組織(Climate Central)全球暖化報告,報告預測香港海平面上升的情況。

報告指出,90或00後的孫兒一代時,如全球升溫達2°C,海平面將上升至4.7米,屆時機場、迪士尼和米埔一帶會被淹沒;如全球升溫達 4°C,海平面將上升至9.4米,灣仔北、旺角、尖沙咀區將同告淹沒。

綠色和平指,目前對海平面上升的預測,建基於碳排放及南極海冰融化速度不變的情況,如兩者問題惡化,海平面上升速度可以更快。

林超英亦多番警告,當海平面上升,香港的舊區,例如西環、大澳等地區會面臨水浸危機。

政府與其花費6,240億元興建人工島,甚至需要興建逾十米高的海堤應對,製造不可挽救的氣候危機時,何不預留資金,先在易受威脅的地區,興建海堤應對氣候危機,為全港市民謀求福祉?

但是,發展局長黃偉綸曾宣稱港珠澳大橋及機場在經歷「山竹」後「安然無恙」為由,認為不難克服氣候危機,亦不會放棄填海計劃。

林超英:出事由市民承擔後果

林超英本週於其facebook專頁提到:「人工島沒有需要,必有破壞」。

他提到,統計處最新推算香港未來人口在2039年高峰只有810萬人,比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假設920萬人,相差超過100萬人,同時多於人工島的人口容量。

他憂慮出事要由市民承擔後果,畢竟「明日大嶼」缺乏「可行性研究」。

而且,大規模填海違反《生物多樣性公約》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要求,疏忽香港作為先進經濟體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全球責任。
「明日大嶼」殺害香港獨有物種 人工島、香港多區或會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