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26,000點上落 到底要追還是食花生︳林伯專欄
廣告
閒來無事,看看美國總統如何繼續「發展」內戰,美股卻延續升勢;反之,香港經濟前景未明,恒生指數今年下半年看似神勇,級級上到26,000點後上上落落,對比之下歐、美、日股過去幾年表現仍慘不忍睹。到底26,000點的恒指是追得過,還是另一個逃生門?今期筆者就從經濟學理論與數字作初步分析,看看當中可有玄機。
講到明是看數字,就不妨從宏觀投資者角度去看看如何處理。
首先,經濟學家最愛拿出甚麼經濟學模型,所以今期就用不同的經濟學模型來分析現水平的港股,到底是極度廉價,還是極度危險。
萬事之先,要先明白港股為何近幾年跑輸外圍,因對後續分析也十分重要。
3大主因跑輸外圍
筆者認為,近幾年港股相對外圍乏力主因有以下三點:
(一)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港股是內地資產離岸市場,因此成為中美博奕的「金融代理戰場」;
(二)內地宏觀經濟挑戰。房地產行業的長期去槓桿、地方債務問題及消費信心不足,導致企業盈利增長預期被不斷下調;
(三)流動性緊縮。在港元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利率須跟隨美國。過去幾年美國幾次加息,導致香港市場流動性收緊,高利率環境對股市,特別是地產和高增長股是致命打擊。
撰文:林伯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