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拆息暴跌|傅允軒專欄

投資

廣告

港匯在5月上旬曾經觸及聯繫匯率中的強方兌換保證,其後金管局以異常龐大的注資行動,令本港拆息暴跌。到底金管局為甚麼要一次性地,為本港銀行體系作出如此反常的龐大注資行動,引來坊間不少猜測。在今年5月前,港元對上一次觸及強方兌換保證,已經要數到2020年。其時金管局的干預行動分批進行,從3月到10月的八個月間,進行了83次干預,每次都是適可而止,沒有像今次一樣,一次性注入超出市場需求的資金,送錢予投資者持續進行套息。

先要知道,資金湧入本港,不一定因為看到香港有甚麼特別機會所吸引。也有一種可能性,有人看淡美元/港元以外的各國貨幣,同時卻認為持有美元的風險比持有港元更大,而不選擇持有美元。
雖然筆者不認為,這是港匯早前持續跑贏美元的主要原因,但見近日美債的拍賣反應,再跟市場對中國發債的反應相比,似乎真的有某些投資者,懷有這種想法亦不為奇。

資金湧港翻版5年前

至於筆者認為主要令到港匯走強的原因,剛好在幾期之前已說過:當香港的基本因素沒變,卻因聯匯而跟隨美元一同下跌,將會帶動資金流入本港。
只要回想一下港股近20年的大升市,都是在美元的下跌週期開展的,兩者關係不言而喻。

撰文:傅允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