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首重嚴守紀律
不少投資者因此擔憂,AI投資主題是否已步入尾聲。然而,若細閱MIT的研究,實際上並非全盤否定AI價值,而是指出當前大部分企業應用未臻完善,自然導致失敗率偏高。
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利用AI的少數企業,卻取得極為亮眼的增長表現。
換言之,AI的投資價值依然存在,關鍵在於能否掌握應用並轉化為業務增長。
股王常被市場唱淡
至於沽空報告,歷史上牛市中的「股王」幾乎都經歷過類似情況。
Tesla(美股代號:TSLA)於股價由200美元升至1,000美元的過程中,多次被唱淡為「估值荒謬」;輝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從數十美元升至數千美元,其間亦屢遭機構指責估值過高;甚至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及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ZN),在早期強勢升浪中同樣面對過「市盈率過高、難以持續」的批評。但最終,股價以走勢與業績證明一切。
換言之,於牛市中,強勢股被唱淡其實是常態,並不足以作為趨勢逆轉的依據。
回到今次AI股的回調,本質上是由於累積升幅過大,市場自然對估值更為敏感,當股價稍有回落,獲利盤便會集中湧現。然而,投資者必須區分「估值高」與「不合理」的差異。
市場運行並非單純數字遊戲,而是資金流向的體現。只要資金願意持續流入,股價即使在高估值水平,仍然能夠再創新高。
因此,筆者認為今次回調屬於牛市過程中的正常調整,並不代表AI主題已告終結。
真正進入牛市第三階段(牛三)時,市場氛圍往往是一片瘋狂,投資者普遍視升市為理所當然,鮮有人再談「泡沫」之說。
反觀當下,市場仍然充斥懷疑聲音,不斷有人質疑AI是否屬於泡沫,這正正顯示尚未進入牛三,反而為升浪延續留下空間。
當然,長線看法樂觀,但短線操作仍需嚴守紀律。是次AI股跌穿7月底低位時,筆者亦已減持一半倉位。此舉有兩大目的:其一是降低整體倉位壓力,避免判斷失誤而造成重大損失;其二是保持操作靈活,留有資金待股價企穩再作加注。這正是「輸時輸少,贏時贏多」的操作原則,避免因死守持倉而承受過度風險。
短期而言,先行避一避市場風頭,讓組合風險回落至可控水平;長遠而言,只要看到個股或整體板塊在回調後重新企穩,並再次展現升浪趨勢,便會逐步加回倉位。
投資從來不是要「買在最低、沽在最高」,而是要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把握主要升段,並嚴守紀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