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轉頭瞄準歐盟 特朗普直指:他們對美國非常不公
貿易政策與背景
4月初,特朗普政府對所有歐盟商品加徵20%「對等關稅」,並對進口汽車及鋼鋁徵收25%關稅,基準10%關稅仍有效。儘管後來暫緩對大多數國家加徵,但歐盟談判未有突破。《政客》新聞網指出,特朗普此番鷹派言論與上周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溫和態度(稱其「非常出色」,盼儘快會面)形成對比。馮德萊恩回應稱,僅在有「具體貿易方案」時才會會面。
歐盟反應與潛在讓步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5月6日警告,若美方關稅覆蓋97%歐盟對美出口(涉及藥品、半導體等),歐盟將對1000億歐元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歐盟已提出放寬數字監管及合作遏制中國「產能過剩」等讓步,但談判停滯。歐洲央行研究顯示,特朗普關稅戰已導致歐洲消費者避買美國產品(《紐約時報》報導)。
中美會談與比較
與此同時,5月10日至11日中美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取得成果,同意90天內下調關稅115%(美國從145%至30%,中國從125%至10%),遠超市場預期,被視為解決貿易爭端的重要一步。特朗普此舉轉攻歐盟,或為分散注意力,同時施壓歐盟在談判中讓步。
質疑與分析
特朗普指責歐盟汽車貿易不公有一定數據支持(2024年歐盟對美汽車出口超1300萬輛,美國對歐出口僅20萬輛),但歐盟反駁稱美國補貼國內產業(如特斯拉)亦不公平。藥價差異更多源於歐盟價格管制,而非單純拒絕分擔成本,特朗普言論或誇大責任。歐盟報復性關稅威脅(1000億歐元)顯示談判僵局,納瓦羅(Peter Navarro)稱其「挑釁」,可能加劇美歐緊張。
核心資料表
項目 | 詳情 |
---|---|
特朗普批評 | 歐盟汽車貿易不公、藥價壓力 |
歐盟關稅 | 美國加徵20%+25%,基準10%有效 |
歐盟反制 | 威脅徵1000億歐元報復關稅 |
中美進展 | 關稅下調115%(90天) |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