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刊社論:中美貿易戰 特朗普更像「投降而非勝利」
廣告
《華爾街日報》於2025年5月12日刊發社論「特朗普關稅大撤退」(The Great Trump Tariff Rollback),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戰以失敗告終,中美達成關稅暫緩協議更像「投降而非勝利」。文章指出,特朗普於5月12日同意削減對華高關稅,僅一周內第二次重大讓步,徹底否定其「解放日」關稅政策。Strategas Research合作人克利夫(Daniel Clifton)估算,此舉釋放約3000億美元(約23390億港元)關稅豁免,相當於大規模減稅,引發投資者歡呼。
關稅調整與影響
中美經貿會談(5月10-11日)達成共識,90天內美國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從125%降至10%,避免經濟崩盤風險。美國消費者免於物品短缺,中國則緩解失業壓力。然而,社論強調,協議未解決實質貿易問題,僅為暫緩。特朗普近四個月保護主義政策調整包括:擴大加拿大與墨西哥豁免範圍、暫緩除中國外國家90天「對等關稅」、豁免部分電子產品關稅、與英國達成協定等。10%基準關稅(高於上台前平均2.5%四倍)與對華低於145%關稅或保留,談判或爭取邊際市場開放,但無實質進展。
社論分析與歷史比較
文章將特朗普政策比作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該法將進口稅提至近60%,涵蓋2萬種商品,雖意在保護經濟,卻加劇大蕭條。社論認為,特朗普的高關稅政策類似「鉛時代」而非「黃金時代」,削弱美國經濟信用與政治信譽,摧毀反華重商主義聯盟可能。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未參與最新會談,暗示其影響力下降。文章認為,市場壓力迫使特朗普清醒,貿易戰敗給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自由貿易理論。
核心資料表
項目 | 詳情 |
---|---|
關稅調整 | 美145%→30%,中125%→10%(90天) |
豁免金額 | 約3000億美元 |
基準關稅 | 10%(高於歷史2.5%四倍) |
市場反應 | 恒生指數+3.03% |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