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重啟關稅戰 資料圖片

特朗普重啟關稅戰嗎 短期波動無礙股市長線增長

投資

廣告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7月底簽署最新行政命令,針對包括加拿大、歐盟、印度、巴西等多個貿易夥伴實施新一輪關稅調整,最高關稅比率達50%,並於週四(8月7日)起生效。市場對此次關稅行動的焦點集中於加拿大與歐盟,兩者作為美國重要的貿易國,其所面臨的新關稅安排引發股市短期波動。而從宏觀經濟與產業結構角度,筆者認為這波調整更像是談判籌碼,而非新一輪全球性貿易戰的起點。

儘管白宮聲稱本輪關稅調整為回應長期貿易不對等的問題,但縱觀時間線與受影響國家,更像特朗普以關稅作為談判籌碼,促使他國作出外貿讓步。
因為市場容易忽略的是,美國目前的經濟結構與通脹壓力,並不足以支撐其開展環球貿易戰,若長期推升進口成本,將直接削弱內需動能,並進一步拖累企業利潤,這與其選戰期間強調的「美國優先」相悖。

環球關稅調高並非最終定局

筆者認為在眾多貿易夥伴中,加拿大與歐盟為是次關稅調整中,市場最為關注的兩個地區。
首先,加拿大將面臨高達35%的整體稅率,特別針對木材、牛肉、糖與咖啡等主要出口產品。
雖然部分產品如飛機與能源相關商品被列入豁免清單,但整體衝擊依然顯著。

雖則如此,加拿大與美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仍具一定保護作用,雙方未來亦可能透過政治溝通,爭取稅率調整空間。
至於歐盟,美方原先計劃針對其主要出口產品加徵30%關稅,包含機械、汽車與高端消費品。但經雙方屢次磋商後,施加稅率已調整至15%,並附帶歐洲每年向美國採購能源與軍備的投資承諾。這樣的安排雖然緩和了市場情緒,但歐洲議會內部仍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協議偏向美方、損害歐洲企業競爭力。
隨著政策落地,美股三大指數均見輕微回調。但筆者認為,美國科技股與半導體板塊仍具備較強抗跌力,資金流向反映市場持續對上述產業增長速度具備信心。

特別是人工智能(AI)、晶片、雲端運算與數據中心建設等領域,在多國政策支持與企業投資驅動下,仍維持高增長勢頭。
此外,美國財赤導致其並無條件長期壓抑進口,一旦通脹加劇,或引發美國全面經濟衰退的風險,相信特朗普亦不敢背上如此大的黑鍋。
因此特朗普所採取的關稅行動,筆者解讀為施壓而非決戰。
在資產配置上,筆者認為不需要就本輪消息大幅度調整先前的投資組合,未來整體方向依然為調高對科技板塊的配置,適時利用市場波動作為加注的機會。
特朗普以貿易關稅作為談判手段早有前科,然而歷史經驗顯示,關稅通常只是開展談判的工具,而非終極目標。全球資本市場反應雖靈敏,但也會隨政策明朗而修正。更何況目前市場仍充滿結構性機遇,尤其是人工智能及數碼經濟等主題於可見將來將持續驅動資金輪動。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梁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