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局下長線增長主題
當然,目前環球經濟及地緣政治充斥著不明朗因素,若說樂觀情緒全面回歸,未免言之過早。
但是筆者公司看到,美國經濟仍然展現出頗大韌性,就業市場仍然穩定、通脹亦未見大幅上升。
美國企業持續投資於科技與基礎建設,而民眾的消費支出亦保持強勁。
無疑,有部分原因是出於關稅的憂慮而提前投資或購買。
不過,由於特朗普的民望有轉弱跡象,筆者相信在2026年期美國舉行中期選舉之前,他都不會冒險讓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基礎建設需求持續攀升
即使整體經濟狀況尚未完全恢復,而且當前的關稅水平仍高於拜登執政時期,市場普遍預期通脹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居高不下。
但這反而有利於整體股市的發展,原因是當通脹率高於歷史平均水平時,股票往往會較債券更具吸引力。
筆者公司相信,環球經濟整體放緩,將會使股市的表現更為分散,而不再像過去數年般單純地由科技巨頭所帶動,當中有部分投資主題更值得投資者留意。
在未來數月,筆者看好的其中一個主題便是基礎建設。
雲端運算市場持續增長、5G發展日益普及;加上環球各地紛紛推進智能城市項目,均促使市場對基礎建設方案的需求節節攀升。
此外,環球供應鏈調整與再生能源投資,也在推動電力與物流設施的需求。
尤其是面對環球秩序重整及氣候變化,各國政府與企業都愈來愈重視韌性與可持續性。
既為基建有關的企業帶來了大量商機,也為投資者創造了吸引的增長潛力。
供應鏈重組利好智能機械人
另一值得留意的主題,則是智能機械人。
一方面,為了減省人手、降低成本及提升生產力,製造業正在大舉引入自動化系統。
在另一方面,近年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出現了飛躍發展,亦使其應用範疇日益擴大。
尤其是美國展開貿易戰之後,環球供應鏈正出現大規模重組,企業紛紛尋找對策,機械人及自動化相關的硬件與軟件企業,勢必受惠其中。
展望下半年,筆者相信貿易形勢及政策去向將會持續左右投資者的情緒,市場不排除會出現過度反應,而每次整期都可能會出現吸引的買入機會。
關鍵是如何做好選股策略,聚焦於那些能夠適應全新關稅環境、擁有結構性增長的商業模式,以駕馭週期性波幅。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