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來致勝關鍵
挪威主權基金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權投資機構之一,當年就是在挪威人發現海上油氣資源之後,將其轉化為基金。
基金自成立以來大概上升了兩倍,以Nicolai的原話來説,等於協助挪威發現多一次海上油氣。基金的資金大約70%投資在環球股票上,其餘30%則為其他資產或外部基金經理,主要目標是投資在全世界的好公司。
雖然挪威人口只有全球人口不到0.1%,但是他們持有全世界上市公司的股份高達1.5%。而筆者剛剛觀看的那一集,是由禮來(美股代號:LLY)的CEO David Ricks接受訪問,David是工程背景出身,接任CEO後成功將禮來的市值在10年内升值10倍,成為業界神話。
公司非常引以為傲的一張PPT,就是他們長期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效率研發新藥,因而造就過去10年間,幾乎所有重要風口如減肥藥等,他們全部都沒有錯過,並大獲成功。
筆者好奇的是,為何禮來在行業内是如此與眾不同?是管理方式導致的?還是公司文化呢?
嘗試不同方法提高效率
David在訪問中提到研發一種藥物的成本接近30億美元,而且需要10年時間。
藥物研發中有兩個經典的問題:一是是否確定了正確的靶點,也就是能否針對導致疾病的真正原因;二是能否研發出一種藥物,在對靶點產生最大效果的同時,副作用最小。
幾乎所有藥企都在面對同樣的問題,但禮來在David擔任CEO期間,他們努力嘗試了一些不同的方法,以提高研發的效率。
公司在兩個方面下了功夫,一是縮短他們做決策和推進項目的時間;二是進行資產配置方面的討論,譬如他們的投資範圍應該有多廣,如何決定何時放棄一個項目,以及甚麽樣的證據,足以讓他們繼續推進項目,並設定一個較高的標準來衡量項目的進展。
以行業的平均來説,從首次人體試驗到藥物在某個市場獲批,臨床開發階段大約需要10年時間,臨床前研究階段大約需要四至五年時間,所以總共差不多需要15年,但實際上專利週期只有20年,因而行業的投資回報率是如此之低。
禮來現時從一個想法到首次進行人體試驗,他們只需要行業一半的時間,因為他們進行了兩個關鍵改革。
第一是他們運用新的流程方法,盡可能並行開展各項工作,他們對所有項目都同時進行生產準備,如果藥物在動物試驗中不起作用,就直接停止這個項目,把時間綫提前了,並行開展,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形式。
第二是決策時間,他們現時會預先設定要看到甚麽樣的結果才會推進項目,順帶也提到了決策的質量。
如果他們達到了預設的目標,第二天就會繼續推進項目;如果沒有達到目標,他們就會暫停項目。
最後,禮來的企業文化是「終生學習」,而不是「無所不知」,這是一種會在公司内部潛移默化的東西。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