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萬億元市值科技股 股價表現發警號
當前,恒生科技指數有四家公司的總市值逾萬億元,分別是騰訊控股(00700)(約55,000億元),阿里巴巴(09988)(約25,000億元),小米集團(01810)(約14,000億元)及比亞迪股份(01211)(約11,000億元)。
影響科技指數表現
從逾10,000億元總市值的科技指數成分股來看,市值差異很大,騰訊市值接近阿里的兩倍,阿里市值是比亞迪近兩倍,小米與比亞迪市值相若。
這有幾點值得注意:一是這四家主業不同也可算是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它們的市值不單反映其基本面,也反映市場對這些行業的市場規模,市場增長潛力,行業內競爭格局的判斷。
在10,000億元總市值股中,短期內有兩隻股份需關注,筆者認為是科技指數警示燈,它們是比亞迪與小米。它們有三個共同點,一是逾10,000億元總市值;二是在電子行業背景下生產新能源車;三是都在今年3月進行大集資。
比亞迪在3月初時配售約1.298億股,每股發行價335.2元,募資約433.83億元。由於6月時公布每股送兩股紅股,當前股價約109元,相當於股份拆細前的327元。
簡單說,若3月時拿到了比亞迪配股的機構投資者拿著不賣,他們至今已出現浮虧。在港股二季度以來表現強勁態勢下,投資比亞迪出現浮虧,心裡難受。當然,若他們在5月股價升破450元(股份拆細前)時賣出,就獲利。然而,當前比亞迪股價已相當低於3月時大集資的發行股價,這應該看成為一個市場警號。
小米在3月底前完成配售八億股,每股發行價53.25元。募資約425億元,所募資金擬用作業務擴充,研發投資,以進一步提升科技實力。當前小米股價約55元,其20天均價約53元,其股價近幾週已回落至近3月時配股價。
若3月時拿到配股的機構投資者來說,他們的投資已經回到盈虧平衡點位,是風險訊號。當然,若他們在6月股價升破60元時賣出,他們也得利潤。
比亞迪及小米在3月合共集資逾800億元,集資後至今對一些長期投資者(買入後至今不賣)來說可能感覺失望。3月底至今,逾50,000億元市值的騰訊股價升近兩成,阿里同期也有近5%升幅,科技指數也有近6%升幅。
若比亞迪及小米股價未來表現,讓3月時配股的機構投資者進行止蝕,這兩隻逾10,000億元市值股,將影響整體指數表現。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