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 利空主導 資料圖片

結構性利空主導 油價持續下行壓力

投資

廣告

週二(8月12日)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9月原油期貨收跌1.2%,報每桶63.17美元,本週國際原油市場延續弱勢格局,儘管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新報告釋放樂觀預期,但市場對其可信度存疑,疊加實物需求疲軟與地緣風險緩解等因素,油價持續承壓。

OPEC上調了全球石油市場預測,認為2026年市場將比先前預期更加緊俏,主要歸因於需求成長加速,以及非OPEC產油國供應擴張放緩。
在最新公布的報告中,OPEC將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期上調每日10萬桶,至140萬桶,略高於今年水平,同時OPEC也相應下調了非OPEC國家石油供應成長預測,幅度同為每日10萬桶。
根據OPEC維也納總部秘書處的數據顯示,若該組織及其盟友,不進一步恢復已暫停的產量,全球石油庫存將在2026年大幅減少,降幅接近120萬桶。
然而,這一樂觀預測與市場實際感受存在明顯背離。歷史數據顯示,OPEC在2024年曾六次下調需求預測,累計幅度達32%,其預測準確性備受質疑。

補庫存需求或近尾聲

另外,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內部也釋放增產訊號。該組織決定9月起完全恢復220萬桶的自願減產量,沙特阿拉伯更提前啟動產能回歸。
這種政策轉向與其報告中的「市場緊俏」論述自相矛盾,實則反映主要產油國對需求前景缺乏信心,急於在市場惡化前鎖定收入。
另一方面,實物市場的疲軟跡象更為明顯。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數據顯示,9月對中國原油出口,將從8月的兩年高位,回落至每日143萬桶。這與中國7月進口量年增11.5%的數據形成矛盾,暗示補庫存需求可能已接近尾聲。
美國頁岩油產業雖面臨鑽井活動放緩,貝克休斯的數據顯示,截至上週五(8日),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所創近四年新低增加1座,至411座,為15週以來首度增加;天然氣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減少1座至123座,其他探勘井數量較前週減少1座至5座。與去年同期相比,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減少74座。

此外,地緣風險溢價消退。市場關注的俄羅斯供應風險出現緩解跡象。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於8月15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討論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可能方案。
特朗普近日表示,為了結束戰爭,烏克蘭和俄羅斯都必須向對方割讓領土,而他與普京的會談將旨在探測達成協議的可能性。雖然細節尚不明確,但這標誌著西方對俄制裁可能出現鬆動。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原油出口仍達每日430萬桶,其中81%流向亞洲,中國和印度分別進口200萬桶和160萬桶。
若制裁放寬,歐洲市場可能重新接納俄油,進一步增加供應彈性。
策略上,建議讀者可於63.19美元沽WTI原油(9月)期貨,目標價59.01美元;止蝕64.41美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