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處於十字路口
截至6月底,市場已經完全不再擔心關稅是否會令美國陷入衰退,改為押注經濟「軟著陸」(即經濟適度增長及通脹溫和情境)。但投資者似乎對關稅對經濟的影響掉以輕心,同時忽略了關稅對物價的上行壓力。當然,第二季企業因趕在關稅落實前提前採購而令數據不錯,但我們能否就此判定美國增長前景仍然良好?
我們相信美國的財政預算案將有助提振美國增長,得以避過經濟衰退,但關稅也削弱增長動力。雖然美國失業率大升的機會不高,但就業市場的承托力已在減弱,現在失業人士能選擇的職位比2021至2022年少了很多。換句話說,經濟前景將變得更不明朗。
關稅對通脹影響不容忽視
相比市場預期,我們認為通脹仍然值得憂慮,關稅轉嫁至消費者的程度可能較市場想像中更嚴重。有分析估算,若美國對所有入口商品徵收10%關稅,將令該國年度整體通脹率上升約0.5至1.0個百分點;若有效關稅率為15%,通脹衝擊更或高達1.5個百分點。
關稅推高物價、美元匯價疲弱加劇通脹,而需求放緩則構成下行壓力,這些因素有正有負,使通脹處於拉鋸狀態。但我們認為關稅的效應將逐漸展現,使通脹於下半年回升,即使服務業通脹所緩也難以抵銷。此外,中東地緣政治局勢也是另一因素,該區局勢已對6月份能源價格及通脹造成重大影響。雖說局勢演變難以預測,但這場衝突已明顯拉動油價走勢。
到底經濟下行風險會否壓倒通脹?還是市場會繼續預期軟著陸局面?在普徠仕,我們相信美國新推出的財政方案將令市場逐漸注關通脹。關稅是拖累增長的因素,而財政政策則有望提振增長,這兩個因素正在互相拉扯,但彼此卻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會推高通脹風險。市場最終可能會意識到這一點,通脹掛鈎債券(TIPS)等通脹防守型的工具可有望受惠其中。
聯儲局決策陷入兩難
在特朗普政府反覆無常的貿易政策下,聯儲局下一步何去何從?當局無法以減息來同時處理經濟疲弱及通脹問題。在數據更趨明朗之前,當局可能會靜觀其變。在七月聯儲局議息會議上,當局再度維持利率不變,已經是連續第5次按兵不動。
根據6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發表的預測摘要,決策者預期今年內會總共減息50點子、每次25點子。減息兩次仍然有可能,但如果通脹上揚,那麼當局只減一次的機率似乎更高,甚至有機會在年內完全不減息,畢竟聯儲局曾在2021和2022年被批評未能及時阻止通脹飆升,未必會輕易再放寬政策。
若投資者期望單靠減息來推動美債反彈,恐怕會失望而回。最後,投資者亦要注意另一變數,即是未來聯儲局主席的人選問題。若然新任主席表現出明顯偏鴿立場,也有可能推高通脹預期。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