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數據對減息路徑具啟示

美經濟數據對減息路徑具啟示︳張詩琪專欄

投資

廣告

進入7月最後一週,美國市場將迎來不同重要數據及事件,包括聯邦儲備局用以評估貨幣政策的通脹數據——個人開支平減指數(PCE)、美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美國聯邦儲備局議息會議及貿易協議期限等。

雖然聯儲局7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很高,但是筆者相信,議息會議仍然受市場關注,因為投資者希望從中評估9月減息的可能性,從而作投資部署。
近日美股持續處於高位,主要得益於通脹溫和增長、經濟存在韌性,以及市場憧憬聯儲局將於第四季左右開始減息。
至於這樂觀情緒能否持續?筆者預期未來公布的數據將為關鍵因素。

通脹滯後效應尚待觀察

聯儲局貨幣政策的雙重使命,是實現最大就業及穩定物價。
7月中美國公布的通脹數據顯示,不論消費者還是生產者層面,商品價格按月均有所上升,反映年初貿易政策的發展,對物價構成一定上行壓力。
不過,參考反映批發與零售利潤率的貿易服務價格,企業在商品定價上保持審慎,尚未完全將成本壓力反映在零售層面。

綜觀而言,目前通脹情況,仍未充分反映貿易政策的實質影響,對通脹的滯後效應亦尚待觀察。
因此,對於利率決策者而言,未來公布的通脹數據愈來愈重要。若貿易政策進程繼續延後,通脹維持溫和,聯儲局便較難維持觀望的取態,市場對減息的聲音亦會隨之上升。
除了通脹之外,經濟增長亦是聯儲局制定貨幣政策的考量因素。
美國第一季GDP年化季比為負增長,若第二季同樣錄得負增長,便會重現2020年由於疫情導致的技術性衰退,令市場對聯儲局減息的期望快速上升。
美國第一季度GDP出現負增長,主要因為企業提前進口令淨出口值大幅下跌,但由於當時美國就業及消費市場具韌性,故聯儲局視為技術性因素導致負增長。

觀察第二季度,美國進口量已回復正常,失業率處於較低水平,而且新增職位亦正在增長,反映就業市場依然穩定。
零售銷售經過4月及5月下跌後,6月按月已有所回升;加上近期公布的美國消費者信心升至五個月高位,市場預期第二季度GDP,將錄得正增長。
若未來的就業市場仍維持增長支持消費者的信心,聯儲局因經濟下滑而大幅減息的機會便會降低。

貿易政策成市場雜音

綜合上述兩方面的分析,筆者預期未來的經濟數據,對聯儲局減息路徑的影響將愈來愈重要。
根據目前美國經濟情況,第四季度前後減息依然是大方向,除非貿易政策帶來的通脹壓力明顯上升;否則,年內減息一至二次為基本預期。

雖然在經濟及通脹態勢沒有大幅改變下,寬鬆貨幣政策仍是支持大市中長線表現的因素,但仍不能排除貿易政策成為市場上的雜音,從而帶來波動。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張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