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石化前高管遺留問題 如何做好企業管治值得反思︳聶sir專欄
海峽石油化工(00852)於2024年12月31日開市前宣布停牌,其後多次公告更新發展。
於9月30日收市後發布公告,交代了「獨立法證調查之主要結果」,涵蓋七個事件,內容提及前任高層管理層牽涉其中及相關改善建議,反映海峽石化借鑑並改進前管理層在治理安排上的不足。
建設與業務發展並駕齊驅
首六項調查均牽涉前董事及/或高級管理層,包括前行政總裁姚國梁。例如,針對姚國梁提出的「簽名被偽造」指控,調查結果顯示該說法的可信度較低。
一方面,姚國梁多年來從未對所謂「偽造簽名」提出異議;另一方面,調查證實他曾允許他人代簽相關文件,兩者相互印證,削弱了指控的合理性。第七項調查則關於法定要求償債書,調查結果顯示既無法律依據亦無事實依據。在整個調查過程中,集團除了委聘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法證團隊擔任調查員,還委聘凱晉諮詢顧問有限公司作為內部控制顧問,這表明前管理層在內部管理及風險防控機制上,可能未能跟上集團業務發展和監管環境的變化。
這種內控體系的相對薄弱,在快速發展的企業中時有發生,凸顯內控建設與業務發展同步推進的必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包括「歷史文件遺失事件」,需要司法部門協助,反映前管理層時期在文檔管理規範化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在現代企業治理中,完善的文檔管理制度是基礎性要求,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合規風險。這種情況可能源於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執行力度的不夠,也可能反映了當時對文檔管理重要性認識的局限性。
無論具體原因如何,這為行業敲響了警鐘:規範化的文檔管理不僅是合規要求,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
多加保持合規管理提升意識
海峽石化停牌至今已逾九個月,現在需要「嚴格對標聯交所指引,逐項落實復牌要求」,表明過往在監管合規方面可能存在理解深度和執行標準的差距。這種情況在行業轉型期較為常見,尤其見於監管要求不斷提高而企業適應相對滯後的時候。
前管理層的經驗教訓提醒我們:合規管理必須前瞻性地跟上監管環境的變化,不能被動應對。
2025年1月25日,股東特別大會以表決形式罷免姚國梁、譚笑等原董事職務,這一動作被視為公司「破局」的關鍵一步,也為現任管理層的治理升級提供了明確方向。
從積極的角度看,現任團隊展現出的系統性改進措施和透明化處理方式值得肯定。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