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股市現短線回調暗湧 流動資產應成配置核心
對不少投資者而言,這樣的市場似乎充滿機會,但筆者認為此時此刻回調風險不容忽視——主要從技術走勢及估值水平來看,中美股市均處於相對高位,稍有風吹草動或有機會引發回調。
股市過熱時宜增持流動資產
相信讀者亦知道,市場價格往往已反映即時的市場資訊,其後一旦出現與預期不符的消息,例如企業盈利放緩、地緣政治局勢升溫等,投資者的信心便會迅速轉弱,造成市場大幅波動。
這種變數正是目前最需要關注的隱憂。尤其是當大眾對「減息」充滿幻想之時,往往容易忽略了美國聯邦儲備局仍以經濟數據為依歸,減息節奏未必如市場所願。
倘若通脹數據高於預期,或就業市場依然強勁,聯儲局有可能繼續維持高利率更長時間,屆時對股市的衝擊將不容小覷。
雖此時未必是加注的最好時機,並不代表投資者應斬倉離場,可以透過調整資產配置比例,規避股市的短期回調。
筆者認為增加現金及固定收益工具的比例,是目前比較穩妥的策略,尤其可考慮配置美國國債,同時兼顧流動性、安全性及中長期的潛在升值空間。
即使美國國債曾被評級機構下調信貸評級,其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無可取代地位仍然不變,特別在市場不穩或資金尋求避風港時,美國國債往往仍然受到追捧。
在配置美國國債時,筆者認為可採用Barbell策略(啞鈴式配置),即同時持有短期及長期國債,從而達致攻守兼備的效果。
短期國債(如3至12個月)目前仍見具吸引力的收益率,就算債市動蕩亦可選擇持有至到期,收益率在認購當下已可預測,適合較保守的投資者。
另一方面,長期國債對利率變化較為敏感,一旦步入減息週期,其價格可能大幅上升,為投資者提供可觀的資本利得機會。
透過這種雙重部署的方式,投資者既可在短期內鎖定穩定回報,又不會錯過長遠可能出現的套利機會。相比起現時估值偏高的股市,這樣的配置同時保留進可攻、退可守的靈活空間。
再者,這樣的策略亦為投資組合提供一種再平衡的機會:當市場出現明顯調整或股市估值變得更具吸引力時,手上的現金與高流動性資產,便可迅速重新部署,把握低位入市的時機。
總結而言,當前環境面對高估值、政策不確定與市場情緒反覆等風險,投資者應當以更審慎態度面對後市。不妨主動調整部分高風險資產,適當增加現金與債券比例,尤其善用Barbell策略,建立一個更具韌性的資產配置框架。
在投資世界,有時候「穩」比「快」更重要,而靈活與紀律,則是穿越波動時代的最佳利器。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