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仔執笠潮有啟示|李聲揚專欄
經濟不景,連財務公司(財仔)都財困!近年連財仔都有執笠潮,相信情況仍會繼續惡化。不過有危就有機,行業總有週期,現在就是汰弱留強的洗牌期。捱得過今次危機的龍頭公司,之後優勢將會更明顯。十幾年前,是財仔的黃金歲月。資金成本夠低,財仔的息差可以高達20厘(當然壞賬風險也比銀行大)。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近幾年雖然經濟不景,但千萬不要以為財仔很好景。看數字,2021年
高位時,香港有2,490間持牌放債人,現在只得2,046間(2025年6月數字)。幾年間,逾400間財仔消失,下跌18%。
隨著樓價下跌,失業率上升,相信更多財仔會錄得大量壞賬,不少都會「蝕入肉」,將會見到更多實力不足的公司被抬離場。
抵押品蝕到見骨
除了壞賬,息差也是一個問題。銀行拆息高企,就連銀行自己的息差也在收窄,財仔的情況更嚴重。不少財仔即使有錢賺,回報率也可能只得幾個百份點。搞一輪,股東心想,倒不如去買債或敘造美元定期好過!
另一方面,金管局放寬按揭成數,也間接害了部分財仔。為何如此?皆因銀行可以借到七成,財仔就自然要「死跟」,提供八九成的放款,才有競爭力。
但到抵押物業估值下跌,貸款成數高的財仔,便很快「見血」。若金管局再放寬按揭成數(此可能性不低),則更多財仔將會沒頂。
再加上內地經濟放緩,人人都保命要緊。即使有閒錢,做美元定期或買債券的息口也夠高,物業投資客近乎絕跡。較早前的投資者,不少都已變負資產,而財仔或銀行即使收回物業,都未必夠填數,甚至難以找到人買入沒收的抵押品(除非大幅劈價)。此等情況下,財仔股東即使仍未蝕到見骨,也會選擇離場。
根據業內人士估計,放債人數目最後將會腰斬——就是跌一半。現在數目只跌了18%,可謂「半場都未到」,好戲在後頭。
消失的財仔,包括輸清光,或者股東見「無肉食」自願提早離場,或者無法滿足條件而被拒續牌,以及只剩下名義牌照、卻沒有實質業務的「殭屍財仔」。
近年電騙案和洗黑錢案猖獗,在可見將來,可以預期公司註冊處將一直收緊放債人續牌條件。風雨過後,相信只有實力最強的少數公司才能生存,但大量對手離場,也代表之後龍頭公司的利潤空間更可觀。
香港信貸(01273)是上市公司,也是行內龍頭之一,公司1996年成立,經歷過1997年金融風暴,2003年「沙士」,2008/2009年金融海嘯,以及肺炎疫情,依然屹立不倒。
公司既然上市,所有財務報表都要經審計然後公開,讀者可自行參詳。根據傳媒報道,公司打算逆市搶佔市佔率,甚至不排除併購同業,且看看今次的整合潮,又會如何發展。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