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市場起怪風 多元貨幣保單

多元貨幣保單 可解貨幣貶值風險|封面故事

投資

廣告

香港有不少金融產品以美元計價,尤其是保險公司推出的金融產品中,很多都是美元保單;一旦美元貶值,這些資產價值都會縮水。不過,近年市場已有多元貨幣保單推出,可以化解美元貶值風險。

香港很多保險產品大多以美元計價,有個別分紅產品更只得美元保單選擇,不設港元。這主要關乎投資策略。
由於保險公司不想有匯兌的風險,故一般來說,港元保單只會投資在港元資產;美元保單則會投資在美元計價資產,甚少會跨貨幣投資。
又因為美元投資工具多樣化,包括可投資於龐大的美債市場及票據,除國債外,還有很多優質企業債,市場活躍度及流動性亦高。
另外,很多商品及新興市場相關的投資工具也是以美元結算。這些美元工具回報普遍又會較港元資產高,保險公司便能推出具吸引力回報的儲蓄產品來吸客。
而港元又與美元掛鈎,很多市民不介意持有美元保單,故保險公司便順理成章,推出的產品多數是美元保單;港元保單則多見於醫療、意外等保障性較高的產品。

然而,保單屬超長期的產品,隨時橫跨數十年,很大機會遇到美元貶值週期。雖說兌回港元影響不大,但在現今國際貨幣流通的世界裏,無論是旅行、讀書、網購;還是海外買樓,也不時要用到外匯。
若然資金被美元保單鎖著,意味失去投資海外資產、賺取外匯升幅的機會,屆時便只能白白看著資金貶值。

生效期內可轉換保單貨幣

近年市民對外幣需求提升,保險公司也推出多元貨幣保單應市,一張保單可以有多種貨幣選擇,除港元、美元及人民幣等保單常用的貨幣外,還加入澳元、加元、英鎊等熱門貨幣,部分公司更有多達九種貨幣選擇。
投保人可以在保單生效期內轉換保單貨幣,例如投保時是美元,三年後發現美元貶值但澳元升值,便可以將資金轉到澳元,日後更可直接在保單提取澳元來用。

惟要留意,保險公司對轉換次數或有限制,有些要保單生效一段時間之後才可轉換;有些則規定一年只可轉換一次,所以並不適用於短線投機。
另外,多元貨幣保單的行政費會較昂貴,又要留意保險公司也有匯兌差價,而且每一種貨幣回報也不同。
例如美元貨幣回報有4厘,但轉換成英鎊可能只得3.5厘回報,屆時賺了匯價,但蝕了保單回報,也未必划算。在計算回報時,也要一併考慮這些因素。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