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邁 yt 資料圖片

路博邁YT Boon: 智能眼鏡為AI下一個入口

投資

廣告

人工智能(AI)熱潮近年迅速席捲全球,帶動一波又一波資金湧入,也令科技股持續成為國際資本市場最炙手可熱的焦點。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亞洲區主題股票策略主管Yan Taw (YT) Boon接受專訪時指出,現今AI的互動方式仍顯笨拙,真正的突破將來自日常生活化的裝置,而智能眼鏡正是最有潛力的入口。

ChatGPT改變了大眾對AI的認知,但Boon認為現有的互動方式並不自然:「雖然AI已經改變了很多東西,你需要透過鍵盤或者打字去跟它溝通,但這不是一個最自然的方法。」

智能眼鏡是生活助手

他認為,真正的突破不會發生在電腦螢幕內,而是在人們日常佩戴的裝置上。採訪當天,Boon戴著一副看似普通的眼鏡現場示範,輕聲一句指令,眼鏡便能拍照、操控手機。
「當AI可以看到我們的生活、接觸到我們的生活,AI才是一個真正的助手。現在的AI只不過局限在我的手機內。」他預計下一個突破口是智能眼鏡。
提到智能眼鏡,他對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所推出的Apple Vision Pro評價頗為嚴苛:「Apple Vision Pro是很大的失敗,太貴了。你戴上去就變盲俠了,而且戴久了很累。」

他強調,智能眼鏡優勢在於貼近日常與時尚感:「這跟一副普通的眼鏡是沒有分別的;明年會有新的智能眼鏡,眼鏡內可看到字,會顯示眼前的這位女士叫甚麼名字、我甚麼時候見過她。」
近年來,蘋果在技術領域的節奏被認為逐漸落後。無論是在AI發展上的進度,還是Vision Pro推出後在市場接受度的表現,外界都不乏批評聲音。
不過,Boon認為蘋果仍然具備韌性與獨特優勢:「蘋果依然是有自己設計的公司,但它是一間速度比較緩慢的公司;它是在別人的錯誤當中學習。蘋果還有機會,它未必需要自己做那麼多,可以利用生態系統去做。」

提到科技公司,市場目光大多聚焦於美國與亞洲,但Boon指出,歐洲在設計與時尚領域無人能及,這可能成為下一波科技產品的突破口。
Boon一語道破智能眼鏡的成敗關鍵:「大家買眼鏡,最重要是帥。就是智能眼鏡一定要看起來很聰明,再有一些智能的功能。」故歐洲公司在這方面會有優勢。
他補充,Meta採取了與Google Glass不同的做法,找來時尚專家合作,讓產品更易被接受。「以前Google也做過Google Glass但不成功,主因就是不時尚。」
他舉例:「可能你不知道Ray-Ban是一間歐洲公司,Ray-Ban是一間法國和意大利公司,叫做EssilorLuxottica。它是兩間公司合併的歐洲公司。」

這家公司正是EssilorLuxottica,由法國依視路(Essilor)與意大利羅薩奧蒂卡(Luxottica)合併而成,如今是市值逾千億美元的眼鏡巨頭。
近年來,Meta與其合作推出Ray-Ban Meta智慧眼鏡,銷售表現年增超過三倍;Google亦與其洽談合作,計劃把Gemini AI融入未來的智慧眼鏡。

亞洲「科技金三角」

未來的AI或許不再需要依賴電腦螢幕才能運行,隨着應用形式不斷演變,Boon預計市場需求亦將持續擴大。
Boon把台灣、日本、南韓形容為「科技金三角」,掌握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在亞洲。
他本身曾任晶片設計工程師,對產業鏈有深入理解。他指出,美國雖然「有更多選擇」,但亞洲同樣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他提到,科技七巨頭的芯片絕大部分都是在亞洲製造的。

「沒有了台灣,根本做不到芯片;台灣又需要韓國的高頻寬記憶體(HBM);而南韓用的製造設備,很大部分是日本那裡來的。」Boon解釋。
他特別強調,那些能同時在中美兩地開展業務的公司更具優勢:「有些公司所謂又做美國的生意,又做自己國內的生意,那些公司風險少一點。台灣、日本、南韓這些金三角地區也是左右逢源。」

晶片股非泡沫

對於晶片股估值是否過高,Boon拿科網泡沫時期比較:「2000年Cisco(美股代號:CSCO)的估值接近100倍市盈率,但增長只有20%至30%,屬於典型泡沫;現在輝達(Nvidia, 美股代號:NVDA)的增長大概30%至40%,估值也是30至40倍,是很正常。當你沒有晶片的時候,其實很多東西都做不到。」

因此,美國推動「本土製造」是戰略需要。「美國巨頭可以設計晶片,但完全製造不到。萬一台積電(美股代號:TSM)有甚麼事,他們就甚麼都沒有了。」
Boon指出,AI已成為國力的象徵:「國力已經不是看你有多少飛機大艦,而是看你的AI能力有多強。以前靠人口,現在靠人才,接下來就靠運算的能力。」
中國則在積極追趕。他直言:「AI不只是一個科技,它現在是一個競賽,在一個競賽裡面,沒有人會跑慢一點。」
在投資組合上,Boon並非只看半導體:「我們的投資組合裡面,半導體佔一部分,另外我們有軟件、互聯網的公司。」

他特別看好AI Agents:「現在的軟件比較蠢,Agent就聰明一點,他真的像一個經紀,他知道你的需要。」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