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業績差 背後有因由|李聲揚專欄

投資

廣告

今年早前滙豐控股(00005)和恒生銀行 (00011)股價強勢,滙控曾經變回「紅底股」,表現領先指數不少;至於恒生表現較差,自早一、兩年開始,股價一直大落後,大家都知和公司的壞賬有關(主要來自商業房地產,也就是寫字樓和商舖)。不過好歹恒生股價,早前已創了一年新高。

不過7月尾,兩間銀行出業績後,股價都立即大跌。
當然業績其實無所謂「好」和「差」,只有「好過預期」和「差過預期」。而有時「好過預期」也可以跌;「差過預期」都可以升,此乃股市的本質。不過兩家公司股價都在業績後大跌,明顯就是市場不收貨。
滙控的業績極其複雜,常人根本不可能看懂。我們簡單一點,看看恒生。下文涉及眾多數字,建議讀者可以找張紙寫下,或者在智能手機上做些少筆記。
公司的純利,由99億元跌到69億元,跌了近30億元。業績當然被認為是差,筆者也認為如此。
但為何跌了30億元?當然一般講法都是認為「因為」壞賬,筆者其實也同意。但一般業績永遠有眾多因素,應該結合所有項目一齊看。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