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前瞻 | 騰訊Q1財報即將揭曉!遊戲廣告雙輪驅動AI賦能能否打開估值空間?
自今年以來,騰訊港股走勢呈現波段向上格局,年初至今漲幅超18%,期間伴隨着騰訊元寶接入Deepseek後,最高點觸及547港元/股。
展望本次財報,投資者將聚焦遊戲業務增長、廣告商業化進展、AI投入回報以及金融科技業務的復甦情況。
就遊戲業務而言,國信證券互聯網研究團隊認為:
長青遊戲表現良好。25Q1,我們預計公司網絡遊戲業務收入為561 億元,同比增長17%。
預計國內遊戲收入同比增長18%。老遊戲基本盤穩固增長,預計《和平精英》流水增長較好。次新遊戲逐步長青,4 月《三角洲行動》日活躍用户突破1200 萬大關,流水持續攀升。根據順網發佈的網吧熱力榜上,《三角洲行動》的排名在2/3 月為Top 3,超越《穿越火線》成為FPS 賽道僅次於《無畏契約》的第二名。
海外延續較好增長,預計同比增長13%。
若參考中國區遊戲大盤的表現,根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工委發佈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遊戲產業季度報告》:
2025年一季度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857.04億元,,環比微降1.21%,但同比增幅達17.99%,顯示出行業較強的增長韌性。
而瑞銀則對國際市場遊戲業務的展望相較國信證券互聯網研究團隊更為樂觀:
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同比增18%。
根據各方數據,2025年Q1騰訊的遊戲業務預計穩健增長概率偏大,投資者將關注遊戲流水增長是否超預期,尤其是在2024Q4高基數(《無畏契約》等新遊爆發)後,2025Q1能否維持穩健增長。
此外,海外市場(中東、拉美)的拓展也是關鍵看點。
廣告業務:視頻號商業化加速,AI賦能提效市場對騰訊廣告關注點:
1、廣告加載率是否在4%的基礎上繼續提升?
2、宏觀經濟復甦對廣告主預算的影響?
國信證券互聯網研究團隊對廣告業務的增長較為樂觀,但是在廣告加載率的判斷上仍為4%:
2025Q1,我們預計騰訊網絡廣告收入為313 億元,同比增長18%。視頻號流量穩健增長,陸續開放更多廣告位,我們預計當前廣告加載率在4%。廣告技術提升(AI、CPU 轉GPU 等)也繼續驅動騰訊廣告增長。
華興證券對廣告業務進行了進一步拆分:
對2025Q1 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7%的預測(增速與2024Q4持平),其中社交廣告增長18%、媒體廣告增長4%(兩者均維持不變)。我們仍預期騰訊的廣告增速將超過市場增速,視頻號、搜索及電商廣告等產品將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
中國GDP增長率投資者除上述因素外,預計還將關注視頻號廣告加載率和用户時長、AI技術優化廣告投放,以評估後續廣告業務增長潛力。
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支付復甦,雲業務蓄力投資者對騰訊的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F&BS)板塊的關注點聚焦於:
1、支付復甦的可持續性;
2、雲業務AI轉型的兑現能力;
從整體經濟大盤表現來看,根據央行發佈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非金融機構存款(支付機構交存央行的客户備付金存款)在1/2/3 月同比增長24%/1%/3%。
因此,瑞銀給出了較低的增速預期,預計: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FBS)收入增長維持3%。
而國信證券互聯網研究團隊則預計: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為550 億元,同比增長5%。
綜合來看,資本市場對支付業務的預期不高,但是對雲業務有一定的預期,華興證券認為:
持續看好騰訊在新AI 時代的發展前景,其中2B 業務(大語言模型、雲服務及廣告產品)與2C 業務(聊天機器人、網絡遊戲及數字傳媒)均有望貢獻新的收入或創造新的降本機會。
綜合來看,市場預期:
1、支付業務:預計同比增長3%-5%,受益於線下消費回暖;
2、雲業務:受算力交付週期影響,Q1增速預計僅5%,但AI算力需求(如DeepSeek API調用量)或推動Q2加速;
AI投入與股東回報的平衡由於AI導致資本開支加大,部分投資者關注AI投入與股東回報的平衡。
劉熾平曾向記者表示:
騰訊計劃2025年進一步加大資本開支,預計會佔2025年總收入的‘低兩位數百分比’。”這意味着2025年騰訊的資本開支可能接近千億的水平。
但管理層強調將平衡AI投入與股東回報,2025年計劃回購至少800億港元並提高股息。
因此市場還將關注:
1、AI商業化進展(如騰訊元寶APP月活增長)
2、資本開支是否拖累短期利潤率(2024Q4研發費用同比+21%)
綜合來看,騰訊Q1業績預計穩健增長,核心看點:
遊戲業務能否超預期(尤其是海外市場)。
視頻號廣告加載率是否繼續提升。
AI技術如何賦能廣告與雲業務。
歷次財報日股價如何表現?當前,騰訊的隱含變動為±3.74%,表明期權市場押注其績後單日漲跌幅達3.74%。
編輯/Lee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