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儲夠10萬新加坡元 這個目標還現實嗎

30歲前儲夠10萬新加坡元 這個目標還現實嗎︳萬振邦專欄

投資

廣告

在追逐「30歲前存到10萬新加坡元」之前,先問問自己:為甚麼是這個數字?為甚麼是這個年齡?目標若缺乏個人意義,往往難以堅持。

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的長期好友兼合作夥伴——在上世紀90年代一次股東大會上曾說:「不管你要怎麼做——走路上班、只用優惠券買東西,哪怕做一份不匹配你能力的工作,都要先存到10萬美元。一旦達到,你就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他的核心建議是:延遲享樂,利用複利盡早累積財富。若考慮通貨膨脹,90年代的10萬美元,大致等於現在的20萬美元。
但對很多人來說,存下六位數本身所帶來的心理滿足感,仍具有重大意義。

存錢好還是投資好

多數人會先想到儲蓄——穩定、安全。但如果收入有限,僅靠存錢要達到目標並不輕鬆;相反,投資雖有風險,能借助複利縮短達標時間。

假設從21歲開始,要達到30歲儲夠10萬新加坡元的目標,單靠儲蓄每個月需要儲840新加坡元,而投資每個月僅需要650新加坡元(假設投資回報率為年均4.5%)。
投資的優勢在於:長期增長潛力和複利積累效應。但要接受市場的短期波動。市場波動多數源自人性恐慌,而非經濟基本面。合理的投資,是有策略地承擔風險,而不是碰運氣。
理想狀態下,應建立一個與自己的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時間週期相匹配的全球分散投資組合,這樣更能在長期中獲得穩健回報。
如何達成「30歲前10萬新加坡元」目標呢?
(一)制定計劃:設定時間表,並倒推所需的月度儲蓄與投資金額。階段性目標有助跟進執行。

(二)自動化執行:自動轉賬可建立紀律,透過定期定額投資(Dollar-Cost Averaging),也能減少判斷市場時機的壓力。
(三)保持良好的金錢觀:芒格看重的是「財富帶來自由」,而非數字本身。不要為了數字而犧牲健康、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理性的金錢觀,是面對挫折時的重要支撐。
儲到10萬新加坡元之後怎麼辦?10萬新加坡元只是開始。
未來可能還有:緊急備用金、購房首付、家庭支出、退休儲備等財務目標。
讀者可以嘗試用「時間桶」來分類:
(一)應急基金(15,000新加坡元):用於立即使用,可存放在現金賬戶;

(二)父母旅行(5,000新加坡元):一至兩年內使用,低風險理財產品;
(三)置業首付(50,000新加坡元):三至五年內使用,配置平衡型投資組合;
(四)退休金(30,000新加坡元):五年以上後使用,可配置高股權比例長期投資組合。
以「時間」而非單純數字來劃分,有助判斷不同資金可承擔的風險水準。
30歲前存到10萬新加坡元固然值得慶祝,但真正的財務成功,是能按照自己節奏,實現對「金錢」的定義與掌控。堅持好習慣,發揮投資的力量,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進發。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