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爆發 只是剛開始︳潘家榮專欄
事實上,就算筆者作為AI的大好友,面對升了這麼多的板塊,都難免戰戰兢兢。但見到這些數據,坦白說,連筆者都驚訝:「原來真係咁好」。
而這些具體、實在的業績,亦成功重新點燃市場對AI的熱情。業績公布後,AI股明顯轉強,輝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股價更再次突破歷史高位。
雖然今次甲骨文與多間雲端基建股爆升,但要留意,接到大單的同時,這些公司亦需大規模增資擴建數據中心,令資金回報稍慢,股價反應未必及得上上游的晶片供應商與應用層公司。
學習有系統挑選
AI熱潮升溫之際,來自華爾街與產業領袖的觀點更加強了筆者對長線趨勢的信心。
黑石(Blackstone)總裁JonGray在最新訪談中指出,企業現時正將資本開支大規模投向AI基礎建設。
他預計單是AI相關數據中心的建設投資,已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規模驚人。他更指出,這股資金流動不止是短期炒作,而是未來十年的大型資本重新分配潮。
與此同時,輝達CEO黃仁勳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亦再次強調:「生成式AI的需求,已超出所有人想像。」他指出,企業應用AI不再是「要不要做」,而是「做得夠唔夠快」的問題。
不同於舊一代伺服器只用作儲存與運算,現今的AI數據中心已成為企業智能轉型的核心,每日都在「生產智能」與「處理數據」,他更形容未來每個行業都會出現「AI工廠」。
這些說法,讓筆者再一次提醒自己——亦想提醒讀者:「唔好成日估頂!」今次AI的商業化爆發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真有具體訂單、實際投資同持續增長支撐。
當然,升多會有回調,市場情緒會反覆,但估值高與否,並非你我一句話定生死,而是要睇資金流、睇趨勢、睇業績是否兌現。
過去幾年,不少投資者錯過牛市,不是因為看不見趨勢,而是因為「太醒目」——一見升就話貴;一聽有人唱淡就立即清倉,結果錯過整個升浪。其實,坐大浪不等於死守一隻股票,而是有系統地挑選,邊隻強邊隻坐得耐,就加注邊隻。最終做到的效果,就是整個倉位,自然聚焦於最有爆發力、最有資金支持的標的。
總結而言,AI不再是概念階段,而是已經實實在在走入企業預算與業績表現。
今次甲骨文的數據、輝達股價破頂;再加上Jon Gray和黃仁勳的訪問內容,都再一次證明:這不只是科技熱話,而是資本市場、企業支出與技術供應鏈都全面投入的一個大趨勢。
真正要做的,不是去預測幾時見頂,而是建立一套守得住、坐得穩的操作機制。當讀者揀中正確的主題,又有策略配合,AI時代真正的爆發未必已經完,而是可能剛剛開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