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潮下裁員企業 股價反利好
以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ZN)為例,本週二(10月28日)宣布計劃裁減約14,000名公司職員,佔其公司職員總數4%。這一決策旨在精簡營運並加速AI的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裁員計劃提出時,亞馬遜的業績表現強勁。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淨銷售額達到1,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營運利潤為192億美元,同比增長31%。
市場對這一裁員消息反應積極,股價上漲了1%,報229美元。這表明投資者認為裁員並非因企業困境,而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效率與競爭力,尤其是在AI領域的布局。
英特爾成功轉型
類似情況,英特爾(Intel,美股代號:INTL)在華人CEO陳立武上任後,啟動了大規模裁員計劃,將員工人數從101,400人裁至88,400人,裁員幅度達13%;同時公司進行了組織結構重組,剝離非核心資源。
上週五(24日),英特爾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淨利潤為41億美元,徹底扭轉了去年同期虧損166億美元的局面。這業績推動盤後股價上漲7%以上,年內股價累計漲幅更高達90%。
英特爾的成功轉型充分說明,裁員與資源重組能夠幫助企業快速適應技術變革,尤其是在AI晶片等關鍵領域的投入,帶來了顯著回報。
Meta Platforms(美股代號:META)的案例同樣引人注目。該公司自2022年以來持續進行裁員,包括在2022年11月裁員11,000人;2023年3月再次裁員10,000人,並取消5,000個空缺職位,2025年2月又裁掉3,600名員工。
這些裁員行動旨在淘汰表現不佳的員工,引進新人才,以增強在AI領域的競爭力。
自2022年啟動大規模裁員以來,Meta股價從低位87美元股附近上漲至725美元,漲幅超過700%。這一驚人表現凸顯了市場對Meta戰略轉型的認可,尤其是在AI驅動的廣告業務與元宇宙布局方面。
在亞洲市場,企業同樣通過裁員與AI技術應用來提升競爭力。滙豐控股(00005)自2021年起便持續裁員,截至2024年底,全球員工總數較2020年底減少約15,000人。
2025年,該行宣布在未來兩年內再裁員最多8%,約17,000人,以削減15億美元營運支出。
同時,滙控將裁員與AI技術應用相結合,在客戶服務、貸款審批等多個業務環節引入AI,大幅提升效率。
受到業績理想及裁員計劃影響,滙控股價從2024年8月的60元低位起漲,直至2025年上升近50%,創12年新高。
恒生銀行(00011)也在2025年3月下旬展開範圍較廣的裁員行動,主要涉及後勤支持部門,包括策略及企業發展部、訊息科技部等,個別部門裁員幅度高達五成。
市場對這一舉措反應較為正面,其2024年財報也顯示,營業收入淨額和股東應得溢利均同比增長。這進一步證明裁員與技術升級的結合,有助企業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保持優勢。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