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裁員潮夾擊 打工仔要做好失業準備|封面故事
香港7月至9月失業率上升0.2個百分點,至3.9%,為三年來最差。其中社會工作活動業及建造業的失業率有較明顯升幅;餐飲服務活動業維持不變;金融業及人類保健活動業的失業率則錄得下跌。
李兆波指出,香港經濟呈現「局部」繁榮,金融、醫療等領域表現不俗,但始終是「一小撮人」的行業;反而一些僱用大量基層人士的行業,現在正值經營最艱難、水深火熱之時,不少店舖倒閉或大裁員,容易拉高失業率。
裁員潮未結束
李兆波舉例說:「旅遊業請很多普通收入的人,學歷不用太高,對社會穩定性很有幫助,還有零售和餐飲業,都吸納大量基層勞動力,現在正正就是這裏出問題了。」
當被問到本港裁員潮是否已經結束,李兆波的答案直截了當:「還沒有!」他解釋,企業為了生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裁員,因為「人工是香港最大的成本」。
除經濟結構轉型外,AI的威脅亦正在逼近。「除非你即將退休;否則,任何人都要正視AI對你的影響。」李兆波說。
他提及AI的出現,正導致「職業的壽命縮短了」,例如未來報道新聞可能「不需要找主播」,一些傳統基層職位,例如文員、秘書等易被AI取代的工種,也難有生存空間。
近年政府積極引入專才,雖然可填補已移民的港人空缺,惟他亦提醒:「他們畢業後拿正牌,
可以在香港工作,是香港畢業生的競爭者。」
積穀防饑增值自強
面對這個充滿挑戰的新時代,李兆波坦言打工仔要「積穀防饑」,做好隨時會失業的心理準備,包括要做好財務管理。「就算經濟如何差,只要你有財務實力,就不用太過恐慌。」
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增值自己,他引用「物競天擇」來比喻現今職場的殘酷。「僱主都是向錢看,你要令僱主覺得值得請你,那就需要做得比『平均』好。高於『平均』還有機會留下來;低於『平均』便沒有了。」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