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長 財富 資料圖片

GDP大幅增長 讓財富流入實體經濟

投資

廣告

Anthony Sir:

你好!最近政府公布香港的本地產生產總值(GDP)按年上升3.1%,又說內需企穩,香港經濟欣欣向榮,為甚麼我們作為香港人感受不到?說實話,看着街上的商店不斷關門,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失業,實在感受到不到甚麼經濟增長,這是語言偽術嗎?還是我錯過了甚麼?

讀者周先生

為甚GDP大幅上升,實體經濟依然慘淡?GDP衡量一個經濟體在特定時間內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服務的總值,包括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聽起來很全面,但問題在於,它只計量「總量」,不問「質量」。
簡單來說,總量高,不等如能賺錢。
例如,香港不少餐飲業現在面對的問題,生意慘淡,於是就減價,每份餐都幾乎以成本價賣出,甚至蝕賣。

又例如內地的電動車行業,比亞迪車廠58秒能生產一輛車,堪稱新質生產力的奇蹟。但如果58秒賣不出一輛車,庫存就會堆積如山,企業只能劈價求存,最終陷入電動車的「恒大危機」。
又例如,2024年香港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貢獻了超過20%的GDP,增長速度也最快。但這些財富大多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普羅大眾卻難以分享成果。
試想,一間科技公司用人工智能(AI)取代了100個員工,利潤翻倍,GDP自然上升,但這100個失業者的生活怎麼辦?
想想看,過去幾年政府都面對著千億財赤,據基本法量入為主的指導,理應大幅削減開支,例如削減公務員支出,政府基建支出等,但是政府仍數十億、百億甚至千億元的「燒銀紙」,北部都會區發展開支,更有機會挑戰萬億元,為甚麼呢?

受惠於地緣政治緊張,香港在出口方面表現強勁。GDP大幅增長,其中出口增長有很大貢獻。第二季貨品出口總額按年上升11.5%,升幅較第一季的8.4%進一步加快。原因嘛,是因為在關稅政策下趕出口。
金融服務業同樣也受惠。之前中概股不斷到美國上市集資,現在美國好像要落閘了,中概股紛紛轉向香港市場。因此公開招股(IPO)成為本年度王者,也造就了最近的股市繁榮。

減少供應救活樓市

然而,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如何讓財富流入實體經濟?
救活傳統經濟、救活樓市,市民才會感受到經濟增長。
大部分人仍然在傳統經濟中努力,街頭的食店、街尾的建築工友都要吃飯的,別再說甚麼升級轉型了,不是一代人可以做到的。實體經濟的飯碗即將被AI、科技搶去。

另外,必須要做的是救活樓市,大部分人的財富都藏在「磚頭」中,很多企業都是用物業來抵押借貸,倘若物業冧,銀行系統也會冧,必須要放下道德高地的包袱,減少供應,救活樓市,實體經濟才有救。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