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水產品進口:北京餐飲與海鮮市場反應不一
廣告
2025年6月29日,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即日起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進口,結束自2023年8月因福島核電站排放處理水引發的近兩年全面禁令,但福島、茨城等10個都縣(福島、群馬、栃木、茨城、宮城、新潟、長野、埼玉、東京、千葉)仍被排除在外。 北京的日本餐廳與海鮮市場對此反應分化:部分日式餐廳迅速下單進口金槍魚和海膽,視為商機;水產店則因消費者信心不足及成本考量,暫無進口計劃。此舉反映中國餐飲業對日本水產品的謹慎態度與市場挑戰。
北京日本餐廳:即時進口金槍魚與海膽
位於北京、營運十年的日本餐廳「谷岡壽司」(化名)專營廚師發辦(Omakase),2023年禁令後改用大連、福建國產魚及俄羅斯松葉蟹等替代食材。禁令部分解除後,老闆谷岡一幸表示:「這是好消息,已即時訂購日本金槍魚和海膽,這兩種是中國消費者最愛的食材,日本貨的獨特風味無可替代。」 他指出,雖然進口成本可能較2023年前高,但因內地消費者近期消費趨謹慎,餐廳暫不計劃加價,以維持競爭力。谷岡預計,日本水產品的回歸將吸引高端食客回流,特別是對刺身與壽司的需求。
海鮮市場:信心不足,暫不進貨
北京主要海鮮批發市場(如京深海鮮市場)以淡水魚、河鮮及大連海膽、鮑魚為主,刺身攤位多售挪威、法羅群島三文魚及國產急凍海鮮。市場對日本水產品重啟進口反應冷淡。一名水產店老闆表示:「老百姓對日本海鮮仍不放心,沒人敢吃,市場上幾乎無人進貨。」 他指出,日本水產品價格高、關稅繁瑣,且零售市場需求有限,難以承擔進口風險。另一名職員補充:「我們以零售為主,進口日本貨需要大批量,否則手續和成本划不來。」
政策背景與進口條件
中國海關總署表示,恢復進口決策基於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及中方獨立監測顯示福島排放水無異常,且日本政府承諾確保出口水產品安全。 進口條件包括:
- 來自非禁運地區(37個都道府縣)的水產品需提供日本政府發出的健康證書、輻射檢測合格證及產地證明。
- 出口企業及養殖、包裝企業需重新向中國註冊,僅註冊後生產的產品可出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強調,恢復進口不代表認可福島排放水的安全性,中方將繼續監督並保留進一步限制的權利。 香港特區政府則表示,維持對10個都縣水產品的禁令,政策如有調整將另行公布。
市場影響與挑戰
對北京餐飲業的影響:
- 高端日式餐廳:如谷岡壽司的餐廳預計受益,金槍魚、海膽等高價值食材可提升菜單吸引力。2023年禁令前,中國是日本水產品最大出口市場,佔比超20%,香港次之。 恢復進口料帶動日式餐廳客流,尤其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 消費者信心:福島核事故的陰影及中國官方對「核污染水」的持續宣傳,令部分消費者對日本水產品持懷疑態度。 X平台用戶表示:「日本海鮮回來是好事,但真敢吃嗎?輻射問題仲係心結。」
- 成本壓力:進口關稅、物流及新註冊要求推高成本,中小型餐廳或因利潤微薄而觀望。
對海鮮市場的影響:
- 批發市場:北京海鮮市場以國產及挪威、俄羅斯進口為主,日本水產品的高價與輻射疑慮限制其零售吸引力。 批發商需大宗進貨,但消費者需求尚未回暖,短期內進口量料有限。
- 替代來源:中國2024年從印度、厄瓜多爾及俄羅斯進口海鮮佔比達60%,日本僅4%,顯示市場對非日來源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