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如何築起防線 守護用戶資產︳封面故事
渣打香港財富管理及零售銀行業務數碼銀行、客戶及數據主管麥瑋琳(Esther)指出,目前詐騙的主要類型可歸納為三大類:賬戶盜用、信用卡欺詐交易,以及求職/投資詐騙案。
賬戶盗用及信用卡欺詐交易
以賬戶盜用及信用卡欺詐交易為例,騙徒會偽裝成網上賣家、二手買賣平台買家、快遞公司、技術支援人員或大型零售商等各種身份,以短訊或即時通訊方式發送連結,誘使客戶登入假網站或安裝含有木馬程式手機應用程式。
一旦客戶輸入信用卡賬戶或網上理財密碼,騙徒便可隨即盗用信用卡進行欺詐交易,或立刻登入客戶的網上銀行賬戶,並轉走戶口資金。
求職及投資詐騙冒起
在經濟壓力與社交媒體文化的雙重影響下,求職及投資詐騙迅速冒起。Esther指出,騙徒往往以「賺外快」、「投資筍盤」為餌,透過社交平台推廣虛假投資App或假冒平台,吸引客戶下載程式及開立賬戶。初期更會支付小額佣金建立信任,待客戶掉以輕心後再要求轉賬增值,結果血本無歸。
當騙徒進行上述三大類行騙時,很多時候會在獲取客戶信任後聲稱客戶需要立刻確認某筆交易,從而誘導客戶授權一項原本不屬於自己的轉賬操作。由於交易是「由客戶本人操作」,因此令後續的調查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
面對這些手法層出不窮的騙局,銀行如何應對?渣打香港金融罪案合規部主管胡穎泉(Stanley)表示,銀行內部已設立針對詐騙風險的專責部門,結合人手審查與異常行為分析等技術,全天候監控可疑活動。
銀行保安措施
為保障客戶安全,銀行採取多項保安措施,例如使用生物識別認證科技減低盜用風險、設置「智安存 Money Safe」功能以讓客戶鎖定存款,以及將警方推出的防騙視伏器Scameter防騙工具整合到SC Mobile中,實時向客戶發出可疑帳號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騙徒的手法不斷進化,更新速度甚至比部分用戶的防範意識還要快。渣打留意到騙徒會頻繁的改動假冒身份或誘騙客戶的藉口。
以僞冒快遞公司的騙案為例,較早前的釣魚信息通常會訛稱客戶的包裹尚未領取或地址不清楚未能派送,近來則改爲自助取件櫃已滿,要求客戶點擊超連結以修改派送安排。
Esther直言,騙徒的最終目的還是為客戶營造緊迫感或恐懼,以誘使客戶立刻撳Link,誤墮陷阱。受害人常在未經核實下便匆匆回覆訊息或點擊連結,貪圖快速處理或即時獲利,結果反而失去了冷靜判斷的能力。
銀行建議市民凡事應該「停一停,諗一諗」,透過官方渠道核實來電者或信息發送人的身份,不要隨便輸入個人敏感資料或驗證碼。
至於求職/投資詐騙,客戶於匯款轉賬進行投資或賬戶增值前,應該透過不同途徑核實對方身份,不要因爲少量獲利而掉以輕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