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美國總統

特朗普第二任期半年回顧:自詡最具影響力,成效與爭議並存

時事

廣告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其第二任期屆滿半年之際,日前於社交平台發文宣稱美國已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及備受尊重的國家」,並自稱其執政表現堪稱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總統之一。他聲稱在半年內終止多場國際戰爭、推動減稅、加強邊境安全及促進經濟復甦,令美國從「瀕死」狀態重振雄風。然而,其主張與實際成效引發廣泛爭議,國際觀感及國內民調顯示其影響力與聲譽並非一面倒的正面。

特朗普的自我評價:歷史性影響力

特朗普在7月20日的帖文中表示,其政府在半年內完成「眾多美好及出色的事情」,包括斡旋六國之間的三場戰爭,強調即使這些國家僅與美國的交易或友誼關係,也因其介入而實現和平。他特別提到俄烏戰爭及以色列-哈馬斯衝突,聲稱進展顯著,部分衝突甚至「24小時內完結」。此外,他指一年前美國「幾乎無復興希望」,如今在經濟、邊境安全及國際地位上已大幅提升,成為全球焦點。共和黨眾議院議長麥克·約翰遜(Mike Johnson)亦附和,稱特朗普令美國「更安全、更強大、更繁榮」,並指減稅、邊境政策及「美國優先」方針只是未來成就的開端。

戰爭調停主張:進展與現實差距

特朗普聲稱其政府成功介入六國三場戰爭,特別提及俄烏戰爭及以色列-哈馬斯衝突。然而,實際進展與其描述存在顯著落差。俄烏戰爭方面,特朗普於2025年初邀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訪美,並試圖推動停火協議,卻被批評偏向俄羅斯立場,未能達成實質和平。據《美國進步中心》報道,特朗普的談判被指「重複克里姆林宮宣傳」,試圖壓迫烏克蘭簽署不平等的礦產協議,導致盟友質疑美國的可靠性。以色列-哈馬斯衝突方面,特朗普雖宣稱促成停火,但截至2025年7月,衝突仍在斷續進行,停火談判屢次破裂,顯示其調停成效有限。此外,特朗普提及的其他戰爭調停缺乏具體細節,難以驗證其真實影響。

經濟與邊境政策:成效與爭議並存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聚焦減稅、關稅及邊境安全,試圖兌現「美國優先」承諾。2025年初,他簽署行政命令延續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部分條款,並推動新減稅政策,聲稱為中產家庭減輕負擔。共和黨宣稱此舉刺激消費及就業,但《稅務基金會》估計,關稅政策將令每戶平均負擔增加約1,300美元(約1萬港元),抵銷部分減稅效益。關稅方面,特朗普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及歐盟等貿易伙伴徵收10%至145%不等的關稅,試圖保護本土製造業,但引發全球報復性關稅及供應鏈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