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離世︳文化世家出身 晚年生活瀟灑自處 回應躺平文化「本來就應該這樣!」
- ViuTV《爆谷一周》專訪
這是近年最受矚目的訪問之一,由谷德昭主持,於蔡瀾入住的全海景酒店服務式公寓內進行。蔡瀾暢談喪妻後的「斷捨離」人生,將收藏品送人、賣掉舊居,並坦言最愛香港,認為「喺第二度地方搵唔到雲吞麵好似香港咁好食」。他不忌諱談生死,直言「我決定喺香港死,最好係唔知唔覺咁走,冇恐懼亦唔需要受痛苦」,並笑言「洗唔晒啲錢」。 - 談人生與金錢觀
在多次訪問中,蔡瀾強調人生應及時行樂:「我覺得人生都係飲飲食食,唔使有乜嘢大意義。」他亦分享開畫展所得全數捐出,星馬書展不收分文,甚至買救傷車回饋社會,展現豁達與慈善心。 - 健康與晚年生活
2023年因救妻跌倒,需輪椅代步,之後入住酒店式公寓,由8人團隊照顧起居。他自嘲財產「多到使唔晒」,仍然堅持飲酒吸煙,享受簡單生活,並希望離世前能開派對與朋友歡聚一番。 - 對死亡的態度
多次在訪問中表示對死亡無懼,認為「最好係唔知唔覺咁走」,並坦言「老友已經越嚟越少」,希望最後能留在香港,安然離世。 - 與友人及公眾互動
除了接受傳媒訪問,蔡瀾亦活躍於社交平台,與網民分享美食心得、生活點滴,並親自回應健康傳聞,強調「老毛病休息一下就好,沒大礙的不用擔心」
蔡瀾離世︳生平
1941年:新加坡誕生,文化世家出身
蔡瀾1941年生於新加坡,父親蔡文玄為詩人,母親洪芳娉為小學校長,自小受家庭文化薰陶,家住戲院樓上,早年已對電影產生濃厚興趣。
1955–1962年:初試文壇,遊歷世界
1955年,蔡瀾在《南洋商報》發表首篇文章。1957年赴日本留學,於日本大學電影科專攻電影製作,並兼任邵氏電影駐日經理。其後曾遊歷紐約、漢城、印度、尼泊爾等地,擴闊國際視野。
1963–1980年代:電影事業發展,定居香港
1963年,蔡瀾應聘來港,加入邵氏公司任電影製作經理。1972年與台灣電影製片張瓊文結婚。1982年出版首本著作《蔡瀾隨筆》,同年出任嘉禾電影公司副總裁,監製多部經典港產片,包括成龍主演的《快餐車》等。
1990年代:飲食文化推廣,跨界發展
1992年,與倪匡、黃霑共同主持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言論坦率,轟動香江。1994年起自創飲品品牌、開設餐廳,並於日本人氣節目《料理鐵人》擔任評審,推動亞洲飲食文化。
2000年代:專欄作家、美食節目主持
蔡瀾長年於《信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出版逾百本著作,內容涵蓋美食、旅行、人生哲學。主持多個飲食旅遊節目,成為華人飲食文化代表人物。
2010年代:星級旅行團領隊,文化傳承
蔡瀾曾多次以星級領隊身份帶團出國,與團友分享美食體驗,深受各界歡迎。
2020年代:晚年生活,瀟灑自處
2023年因救愛妻跌倒,股頸骨碎裂需手術,出院後以輪椅代步,精神漸見疲憊。愛妻離世後,蔡瀾決心「斷捨離」,變賣收藏,搬離舊居,入住酒店服務式公寓,由八人團隊照顧日常,每月花費約50萬元,仍堅持飲酒吸煙,享受人生。
2025年:安詳離世,無憾人生
2025年6月25日,蔡瀾於親友陪同下在養和醫院安詳離世,遵從本人意願,不設任何儀式,遺體已火化
蔡瀾離世︳金句展現豁達、幽默、灑脫的人生觀
蔡瀾最知名的金句,展現了他豁達、幽默、灑脫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包括:
- 「本來就應該這樣!」
回應「躺平」文化時,他一句道出對人生的灑脫。 - 「我大半生一直研究人生的意義,答案還是吃吃喝喝。」
他認為人生的快樂其實很簡單,就是盡情享樂。 - 「人生意義到底是甚麼呢?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不羨慕別人,不聽管束,多儲蓄人生經驗,死而無憾,這就是最大的意義吧。」
- 「食咗呢餐咁好嘅,想死嘅都唔想死啦。」
他認為美食能治癒一切。 - 「要過愉快的生活、要從新做人,不很難,把條件降低一點,知足,常樂。」
- 「死結,絕對解不開,這已經是事實,既然這樣,唯一的方法,是剪掉。」
- 「沒有什麼方式才是正確的,自己怎麼選擇自己體會感受。」
- 「抽煙傷肺,喝酒傷肝,不抽煙不喝酒傷心。」
- 「偶爾的放縱是件好事。但是要放縱,先要學會收拾。不會收拾,是沒有資格去放縱的。不能收拾的放縱,就是本能的衝動。會收拾的放縱,就是即興了。」
- 「做人,要有個底線。在這個年代,原則已不值錢,但是底線,總有夜深人靜時,對着自己劃分。超過了這底線,活下去,活得委屈。」
- 「放得下,是因為能看得開。而看得開,要仰仗於兩個方面:一要心足夠大,一要閱歷足夠滄桑。其實閱歷滄桑了,心也就大了。概括一點上,就是心要遼闊。心遼闊了,人生才能遼闊。」
- 「生命對我們並不公平,我們一生下來就哭,人生憂患識字始,長大後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只有玩,才得到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