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逐浪 大律師公會

政府擬立法禁追風逐浪 大律師公會主席毛樂禮籲:平衡個人自由與犯罪意圖

時事

廣告

隨著颱風頻繁襲港,追風逐浪行為屢引悲劇,社會掀起立法禁止討論。超強颱風「樺加沙」期間,柴灣一家四口觀浪母子被捲落海,堅尼地城一父親及印傭帶兩童追風被捕,事件促使政府研究立法規管。大律師公會主席毛樂禮指出,立法需平衡個人自由與明確犯罪意圖,僅疏忽或無知是否足以定罪需審慎討論,並強調家長無意傷害子女,教育與執法同等重要。公會對立法持中立立場,呼籲社會共識。此議題不僅關乎安全,也挑戰香港自由與責任的界線。

事件背景:颱風追浪頻釀悲劇 立法呼聲高漲

2025年9月,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柴灣一家四口於岸邊觀浪,母子被巨浪捲走,父親亦跳海嘗試救人,三人最終獲救;堅尼地城一父親與印傭帶兩幼童追風,涉疏忽照顧兒童被捕。類似事件頻發,引發公眾關注。有聲音要求立法禁止惡劣天氣下追風逐浪,保障市民與救援人員安全,惟如何執行與界定罪行成爭議焦點。

毛樂禮觀點:平衡自由與責任 清晰犯罪意圖

毛樂禮在《講清講楚》表示,公會作為法律專業團體不持立法立場,但強調任何法例需考慮個人自由。他舉例:「人生有很多選擇,學打拳有風險,無人要求禁止。」他認為,兒童安全至關重要,但不應過分限制個人選擇,家長帶子女追風或因「無知」誤判,如身處20米外或認為地點安全,是否應定罪需審慎衡量。毛樂禮建議,立法前需立法會討論與社會共識,教育同樣關鍵。

網民反應:支持安全 vs 捍衛自由

事件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支持立法者認為:「追風逐浪害己害人,救援隊冒死救人太不值」「小孩無判斷力,家長應負責」。反對者則稱:「個人自由點解要管?只要唔傷人,點解要立法?」「教育比禁令更有效」。有網民提議參考澳洲颱風季警告系統,設罰款與教育結合,而非一刀切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