舖市專家李根興爆「銀行拒批貸款」!擬動用最多2億Full Paid潛力舖搏翻身+反駁外界「老千」質疑
李根興:幾乎無銀行肯借錢
李根興最近接受《信報》訪問時直言,現時幾乎已沒有銀行願意向商舖投資者批出貸款,表示除非是經營實業,否則銀行都不會借出貸款。
對於面對資金鏈壓力,他表示決定改變策略:先全數付款購入舖位,待銀行明年初有新貸款額度,再尋找機會「套現」,並計劃年底前動用最少1億購入約5至10間潛力舖位。
事實上,盛滙基金早於市旺時購入不少核心區街舖,但近年零售低迷,加上通關後旅客消費未如理想、本地人北上成風,不少舖位錄得大幅賬面虧損。
翻查報道,李根興曾透露基金年初至今已售出12個舖位,套現約2.3億元,全年目標是處理20個舖位、套現3億元。他強調,沽貨並非「被Call loan」,而是為應對投資者贖回,所以基金才要幫助他們套現。
在市況低迷下,連核心地段也難逃「腰斬價」。以銅鑼灣波斯富街一個地舖為例,昔日由鐘錶店以50萬元月租承租,李根興當年買入時還希望租予高檔珠寶品牌。如今只能「妥協」,交由兩餸飯店以11.7萬元租用,租金較高峰期暴跌七成。
今年9月,盛滙商舖基金以6680萬元售出尖沙咀金馬倫道舖位,帳面獲利380萬元。
消息指,新近售出尖沙咀金馬倫道17號A及B舖,面積約1950方呎,成交價6680萬元,呎價約3.4萬港元。據知該舖現分別由一麵家及一間飲品店租用,每月租金共約24萬港元。
美聯旺舖指出,首季四大核心區空置率雖仍處高位,但升幅明顯放緩;第2季受惠於盛事經濟帶動零售業生意額,商戶開始積極開店或續租,市場活躍度有所回升,平均每月錄約300宗租賃,對比首季平均每月約200餘宗有雙位數增幅,料核心區街舖空置情況陸續改善。
反駁外界「老千」質疑
李根興早前接後本刊訪問時坦言,自己曾高估形勢,最少蝕讓10間舖位,虧損逾半億,但始終緊記一句話:「失去甚麼都不要緊,最重要唔好失去自信。」
他笑言,自己可能是「唯一一個蝕讓仲肯出嚟接受訪問嘅投資者」。他強調,做生意「有賺有蝕」,關鍵在於勇敢面對。他更反駁外界對其「老千」的質疑:「投資者要撤資就撤資,我哋會盡力幫佢哋處理。呢個行業好難玩,但基金透明度高,投資者可以隨時睇到報告。」
他透露,盛滙自2016年以來共購入132間舖位,已售出91間,目前仍持有逾50間,淨負債比例維持約5%。「我仍然有過億元現金可以隨時入市,加上有新投資者加入,唔似外界講到咁危險。」
現年50歲的李根興,出身金融世家,早年任職瑞信投行部門,後來轉戰紐約卻在一個月內遭裁員。回港後,他一度茫然,直到哥哥提醒:「失去咩都唔緊要,最重要唔好失去自信。」這句話成為他日後創業的座右銘。他最初靠經營網吧及買賣中小企起家,其後受啟發「麥當勞係靠買地起餐廳致富」,才開始專注舖位投資,逐步累積至過百個舖。
李根興坦言,過去曾經意氣風發,如今卻要面對批評與誤解。「每日都有好多聲音話我做錯,但我都會笑住面對。」他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市場困境,「但如果冇人願意做第一個承擔風險,市場永遠唔會復甦。」
談及未來,李根興表示,不排除短期內仍要繼續蝕讓部分舖位,但依然看好2026年前舖市有反彈空間。他強調:「我心未死。」他感謝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妻子及三個女兒,「如果連屋企人都唔信我,可能我真係會停落嚟。但佢哋都叫我繼續,覺得我做緊嘅嘢係啱。」
在香港商舖市場仍處於調整期之際,李根興選擇以「full pay」方式逆市撈底。這位自嘲「身體健康、財政糟透」的基金創辦人,或許正試圖寫下另一個關於「新舖王」的故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