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借錢給人買樓 低財商害一輩子勞碌
你好!最近朋友介紹看一本書,倫敦大學經濟學家萊恩柯林斯的《為何你買不起房子》,書中說銀行的貸款應該借給企業做生意,不應該借給人買樓,聽落似是說得對,但又覺得好有問題,閣下同意這個說法嗎? ——讀者周先生
筆者認為這是低財商、幼稚的直線思維。社會是極端的不公平、極端的貧富懸殊。商業貸款就是借錢給人做生意,然而做老闆的人比例有多少?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23年第四季),打工人數約358.7萬人,僱主約96,000人,自僱約17.9萬人,即是說做生意的人僅佔7.1%,如果只貸款給人做生意,合資格申請者僅有7.1%。
銀行還要計算風險,做生意能維持盈利,即是「撈得掂」的,綜合一些商業機構的估算,能夠維持五年以上的企業約30%至40%;能夠維持盈利的約有一半,即15%至20%。按作者的理論,銀行貸款只適用於7.1%×20%的人,即是約1.4%。整個社會只有1.4%的人可取得貸款?
豈不是極端的不公平,極端的貧富懸殊?房貸就不同了,每個想買樓的,有能力供的都能貸款,便更公平。
放貸人:風險極高。試想想,如果讀者是銀行的貸款部經理,有位初創人士跟閣下分享了一個看似很捧的創業點子,想法非常超前,你的團隊完全聽不明白,想跟你借1,000萬元,你會批貸款給他嗎?
另外又有位老闆,他也想借5,000萬元來投資,也是投資IT公司,反正計劃書都聽不懂,他就用自己市值1億元的物業來作抵押;如果投資失敗了,銀行就收回物業。如果讀者是銀行經理,會借給誰?
從風險角度說,物業價格雖然有起跌,但仍是最穩妥的抵押品。借錢給人買樓,或者以物業做抵押借錢,不等如不借給他做生意,物業只是整個財技裏面的一項抵押品而已。
借款人:提高生產力就能幸福快樂?書中說,銀行貸款應該做商業貸。
經過這幾年,產能過剩致內捲。為甚麼閣下還會相信提升生產力,就能增加收入?況且你肯定貸款人借了錢會投放生產?不會亂花錢買遊艇和跑車嗎?
活用房產創造被動收入
作者說,房產沒有增加任何的實質生產。事實是,房產帶來財富效應,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本錢。看看香港的發展商做很多不同類型的生意,賺到錢就不介意投資。
作者說,房產沒有增加生產力,也沒有刺激消費的能力。事實是,當樓股暢旺的時候,社會的消費力簡直是顛峰。
看看美國,財技是多麼強。人民就用升值的美元及資產,到國外買便宜的貨品與資產。我們竟然自己壓低成本,幫美國人打一輩子的工?
活用房產,創造被動收入,才是王道。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