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申請公屋故意躺平 市民不願上流2大因素
你好!最近有新聞說,很多人為了申請公屋而故意躺平,真的是這樣嗎?政府說要推好政策扭轉局面,有甚麼可行方法?- 讀者鄧先生
如果可以躺,筆者都想躺平。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說會以「好政策」扭轉現象,根據過往經驗,政府推出好政策,往往適得其反。
例如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黃碧如建議提高收入限額,有解決問題嗎?建議單人入息限額由約13,000元加到15,000元,只會將「不再博加人工」的躺平線,由13,000元推上15,000元。
另外,她又建議,豁免計算花紅、年尾獎金等一次性收入。同老闆傾,超出入息限額的收入一律不發放,年尾一次發放,13,000元基本底薪不變,話之年底花紅100萬元,這樣連高收入人士都可以申請。
躺平是選擇,是心態。舉例,過去一年推出的嚴打濫用公屋、入住公屋後首次資產審查,由十年縮減至兩年,意味原本入住公屋後,住戶有十年足夠時間去拼搏,有機會博到就脫離公屋,現在只有兩年。點博?就選擇不博。上述政策,十年改兩年其實只是博取掌聲,帶來反效果。
筆者來拆解一下,為甚麼市民不願上流?外在因素方面:經濟差、內捲、人工智能(AI)取代工作,看不到前景。
問問自己,未來你想在哪一行發展?有沒有信心取得成就?
想創業做生意?現在經濟那麼差,做甚麼生意都輸。努力打工?AI有甚麼取代不了?哪份職業可以穩定發展?
內在因素:生活態度變了,何必內耗?以前社會總是被灌輸要努力奮鬥,要往上爬、要出人頭地。可現在愈來愈多人發現,這樣的生活太累了,與其拼命往前衝,把自己累得半死,還不如放慢腳步,享受生活。說不定兩年後,工作就被AI取代了。
政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想辦法提升市民的心態,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應注重充實的精神生活。
樓價下跌不能致富
直接致命因素是樓價下跌。明知樓價會跌,又怎會買樓上流?政府說「住大啲」、「住好啲」冀提升市民幸福,現在如何?
為甚麼是直接致命因素,因為公屋上流下一步,就是買樓。
以前樓價上升時,個個都想上流。身邊人人都想買樓,因為買了樓,就等於買了一隻會生金蛋的母雞,物業是藏富,甚至是致富的捷徑。
那時候,大家拼命工作,省吃儉用,就是為了買樓,然後看著個人的財富上漲,跨越階層;可現在呢?樓價持續下跌,大家都會覺得向上流買樓,不僅不能致富,反而還要輸錢,誰會買?
政府要扭轉這種局面,就得想辦法令樓價回升。雖然這是違反思維及道德高地的方法,但這是事實。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