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基層購買力 沒必要推冧資產價格
你好!最近看淡香港的評論愈來愈誇張,甚至說香港要衰十年,大概是說生活成本要減一半才有競爭力,難道一定要鬥平、鬥賤才有出路嗎?
– 讀者高先生
彷彿香港要重生,就得加入一場永無止境的「向下競賽」,務求價格平過深圳,低過廣州。即使做到了,你贏得了義烏嗎?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亞洲商業樞紐。用賣菜的邏輯經營金融中心?
這就像要求奢侈品牌愛馬仕(Hermès)去夜市跟100元的包包鬥平鬥賤,2018年前香港明明還是愛馬仕,今天香港要跟深圳比便宜。香港要做愛馬仕,還是夜市包包?
釋放基層購買力,沒必要推冧資產價格。
最近筆者跟一位有數十萬人訂閱的YouTuber聊天,對方說應該繼續推冧本港樓價,現在不夠便宜;筆者則說應該捍衛資產價值,其中一個理由是減低生活成本,釋放基層購買力。
釋放基層購買力,絕對同意。然而為甚麼要推冧樓價呢?新加坡早就示範了正確答案:雙軌制。
當地超過80%公民住政府組屋,價格遠低於市價,同時讓私樓市場自由發展。
香港呢?只有約29.1%人住公屋;15.8%住補貼性自置居所。
釋放基層購買力,同時保住有錢人的口袋,才能讓經濟飛。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富豪買一艘價值1億元遊艇,養活了造船廠工人、設計師、高級技工、港口服務、奢侈品銷售其創造的就業和經濟活動,可能抵過100個基層市民一年的消費總和。
LVMH 2023年財報顯示,除日本外的亞洲(含香港)是其全球最大市場,佔營收約30%。倘若高端消費崩盤,相關產業鏈(零售、物流、廣告、餐飲)馬上裁員減薪。
誰最先失業?往往是基層員工。想釋放基層購買力?那首先就要保住他們的飯碗。
繁榮靠創造 不靠摧毀
香港出路,是做愛馬仕,不是鬥平鬥賤;是建雙軌,不搞核爆。
這次樓市跌浪,讓無數中產成為負資產,原本可以救回來,但政府卻視而不見。
首先,政府要表態。不難的,可以參考習主席,由幾年前內地強調房住不炒,到近年轉為要樓價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留意別再說房住不炒了。
然後,暫停賣地。減少私樓供應。
但資助房屋不停,雙軌制。當年「沙士」後就是這樣創造了十多年的繁榮,市民難「上車」是因為當年居屋都停建。
今次只停建私樓,不停建公屋和居屋,就能慢慢步向新加坡的雙軌制。
香港還有很多優勢可發揮,但發揮這些優勢需要資本,也需要讓投資者看到。光芒在高度,不在低價;繁榮靠創造,不靠摧毀。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