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市才沽貨 麥當勞賣舖啟示|妙倫專欄
分析今次美國麥當勞賣舖前,可先回顧其近年的中港投資布局。
2017年,由於麥當勞於中國發展不似預期,市佔率從高峰期的17%,下跌至13%,因此決定減持中國投資比重,將中港業務八成股權(不包括物業),以總作價最高20.8億美元,售予中信股份(00267)、中信資本及凱雷投資集團(The Carlyle Group,美股代號:CG),自己僅保留兩成權益。

特許經營利潤高
中信系入主短短六年,麥當勞中國業務明顯改善,分店數目倍增。
為免錯失中國市場,麥當勞於2023年11月「平賣貴買」,宣布向凱雷回購中港業務的28%權益,據報作價約18億美元,令持股比例回升至48%。這反映麥當勞看好中港市場前景,才於短時間內回購中港業務。
麥當勞並非單純的連鎖快餐店,更像一家跨國房地產公司。雖然有自營餐廳,但主要經營模式為先購入或長租核心地段,再以特許經營方式招攬加盟商,收取租金、加盟費及按銷售額計算的盈利分成。
目前麥當勞全球約95%的分店為特許經營店。根據2024年報顯示,麥當勞總收入259.2億美元,來自自營店收入約97.82億美元,佔總收入約37.7%;來自特許經營店收入高達157.15億美元,佔營業額約60.6%。
在特許經營店收入中,租金收入達100.17億美元;特許經營費約56.06億美元。換言之,麥當勞每年營業額近四成來自租金,是業務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若以租金收入計,麥當勞遠高於不少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因此可說是披着快餐店外衣的收租公司。
值得留意的是,特許經營店的經營溢利更高,以2024年為例,相關比率高達83.9%,而自營餐廳僅約14.8%。
利潤如此驚人,皆因麥當勞對特許經營店有很大掌控權,從選址、設備到供應鏈,大多由公司控制,擁有極高議價能力。
一般而言,特許經營方式屬輕資產營運模式,最大優勢是將經營風險轉移。就算餐廳業績欠佳甚至虧損,麥當勞也能按合約收取租金及授權費,賺取穩定現金流。
2015年麥當勞前行政總裁Steve Easterbrook已超前部署,提出「Turnaround Plan」改革,加快將原本屬於總公司的直營店,轉為加盟店,目的是改善資產結構,轉向輕資產、以特許經營為主的營運模式,以強化資本回報。
麥當勞如今變成高度依賴加盟商,翻查最近十年財報,特許經營店比例明顯急升:2014年底共有20,355間特許經營店,佔全球餐廳總數約57%;到2024年底,特許經營店達43,477間,佔餐廳總數約95%。

出售舖位全位於一線地段
事實上,為保長遠盈利增長,近年愈來愈多企業轉向輕資產模式,以減輕資金壓力。而麥當勞今次大舉出售香港物業,只是順應潮流,放棄重資產束縛。
過去十多年,麥當勞先後在多國出售物業套現,以優化資產負債表,並提升資產回報率。同時將套現資金投資到回報更高的市場,繼續以特許經營方式營運,不斷創造穩定現金流。
2020至2021年間,麥當勞曾出售香港零星自置舖位,包括以2.6億元沽出鰂魚涌柏蕙苑高層地下2號舖、4,100萬元售出屯門鄉事會路創興銀行舖,以及以2,268.3萬元售出深水埗福華街177A至177C號地下G舖,合共套現逾3.2億元。
至於今次標售名單中的尖沙咀星光行舖位,其實曾於2019年放售,當時叫價10億元,曾傳出獲鄧成波家族以9億元洽購,但最終未落實,而該舖位現市值已縮水至約4.6億元。
麥當勞最新招標出售的八個舖位,全部位於一線地段,部分更處於核心區。負責是次招標的仲量聯行表示,舖位附帶麥當勞長期租約出售,而麥當勞餐廳將在這些物業繼續營運,並無任何計劃變更。
趁市場飽和沽貨
換句話說,麥當勞是售後租回(Sale and Leaseback),並非退出香港市場。
從另一角度來看,當初麥當勞看好中國市場前景,所以才於2023年11月回購中港業務。相比起中國業務,香港發展已近飽和,以分店數目計,2017年有約240間,至今僅增至約256間,增幅遠低中國。
既然香港業務難有太大增長空間;加上主力輕資產方向發展,麥當勞今次出售物業套現實屬正常,只是實行資產變現的企業策略,將大幅升值的低流動性資產轉化為流動資金,並投入回報更高的項目及市場,提升資本運用效率。
據市場消息透露,麥當勞暫率先推出八個舖位放售,於9月截標,總市值約12億元。其後視乎反應,分階段出售全數23個舖位,總市值約30億元。
但要留意的是,今次舖位是招標出售,而非直接售予合作夥伴中信系,而中信系會否購買將是焦點。
雖然目前本地舖價大幅回落,但麥當勞在港持有的20多個舖位於早年購入,而且位處人流最暢旺地段,足以證明其房地產投資眼光獨到。即使現時「低價」賣舖,也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舖市近期恐添壓
不過,今次麥當勞大舉沽貨,難免為舖市再添沽壓。位於美國芝加哥的麥當勞總公司早前就是次賣舖回應,指公司定時審視其持有的物業,並不斷優化其房地產組合。
有別於過往零星賣舖,今次據報是將全數物業分階段出售,而最新回應亦難免令人覺得看淡香港舖市,所以才要調整。
的而且確,香港舖市前景未明。受外圍經濟影響;加上港人北上消費成風、遊客消費降級等夾擊下,商舖市場需求大不如前,不少零售舖因此結業,取而代之變成「兩餸飯」店、夾公仔店、物流自取點等。
根據仲量聯行數據,截至6月底,核心區街舖空置率約10.5%;優質商場空置率則升至10.5%的新高,主要原因是新供應增加,以及現有商場新增空置樓面所致。雖然部分街舖租金略有回升,但核心區街舖租金仍遠低於高峰時期。
以銅鑼灣羅素街為例,曾經是全球最貴舖租的街道,早前富途以月租約120萬元承租羅素街金朝陽中心地下的複式巨舖,雖然租金較上手租客高,但呎租仍較高峰時低超過八成。
租金下跌,自然拖低商舖估值。為控制信貸風險,銀行自然催逼商舖業主調整投資物業組合,以減槓桿。
不少資深投資者因此損失慘重,急需減磅套現,形成舖市跌價漩渦,而麥當勞今次大舉沽貨,無疑令舖價尋底之旅難以告終。
京東購佳寶零售網絡
正當麥當勞出售香港物業之際,京東反其道而行,選擇投資香港的實體網絡,據報收購佳寶超市零售業務及物業,或反映實體店仍有一定價值。
據官網顯示,佳寶目前在全港有約90間分店,分布各區,除主力經營各類急凍家禽肉類及海產外,亦引入各類糧油雜貨及新鮮蔬果。
雖然佳寶已建立良好零售網絡基礎,實體店有一定價值,有利京東加快擴展其線上到線下(Online to Offline,O2O)電商業務,但京東看重的,更可能是佳寶的冷鏈倉儲及運輸體系,有助完善其生鮮供應鏈布局。
要靠供應鏈賺錢
京東近期在內地開始經營「七鮮小廚」自營外賣店,與美團(03690)競爭。
據內媒早前報道,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提到這場外賣之爭,背後的生鮮供應鏈才是京東真正想要的,賣飯菜永遠不賺錢,要靠供應鏈賺錢。從劉強東這番話來看,京東很可能是看中佳寶的生鮮供應鏈,所以才收購。
事實上,京東早已投資香港鮮活市場。數年前,京東入股錢大媽,而錢大媽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積極拓展香港市場。隨京東收購佳寶,預期香港市場將起變化。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