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舖市場困境與前景 為何近年工商舖被刮兩巴 ︳李根興專欄
資金流向住宅市場。2024年2月財政預算案全面「撤辣」後,十多年不能買樓的資金,一窩蜂由工商舖轉向住宅市場。
住宅發展商為促銷樓盤提供達雙位數的樓價折扣,進一步吸引資金流入住宅領域,導致對工商舖的需求大幅減少。
香港經濟環境面臨挑戰。本地消費疲弱,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在2024年按年下降7.3%。
同時,「港人北上」的新消費模式與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給零售業帶來結構性挑戰,導致對工商舖的需求下降。
利率上升增加持有成本。工商舖按揭多採用一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固定加幅的浮動利率。
隨著HIBOR在2022至2025年初一度上升,實質按揭利率跟隨上揚至近8厘,直接增加了工商舖的供款負擔,抑制了投資需求。
供應層面壓力
過去十多年,大部分有錢的業主,由於不能省稅買第二個住宅,主要資金都是流入工商舖。
但近年銀行信貸政策收緊帶來壓力,很多工商舖業主為降低債務比率,主動降價求售。許多「舖王」級數的投資者,數以十億計的貨在市場尋求套現。
新冠肺炎疫情後,年輕一代處置遺產加劇供應。年輕一輩在繼承商舖物業後,往往選擇出售套現;加上利息成本上升,管理這些物業的負擔加重,進一步增加了市場供應。
在供需雙重壓力下,香港商舖價格已較高峰期下跌逾四成。
但市場轉機已初現端倪,隨著美國步入減息週期,HIBOR在2025年5月,曾降至0.65%的低位,大幅減輕了工商舖供款壓力。
同時,政府政策調整也帶來積極影響,例如放寬投資移民計劃,將購買工商舖物業的金額全部計入投資額,上限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有望吸引海外新資金入市。
從資金流向角度看,香港住宅市場近年成交量約5,000億至6,000億元,規模遠超商舖市場的100億至200億元。住宅成交量是商舖的30倍。住宅成交當中一半是自用;一半是投資。
只要樓價企穩,甚至回升,買樓回報一般只有百分之三至四,如果買工商舖能夠有百分之四至六回報,預計部分資金將重新流入商舖市場,推動價格回穩。
只要小部分樓市資金重投商舖市場,商舖市場的資金池已經會倍升。
當前香港商舖市場正處於結構性調整期,短期內挑戰仍存,但隨著利率環境改善與市場逐步適應新的消費模式,香港商舖市場在經歷深度調整後,有望逐步找到新的平衡點。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