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鬥平鬥賤 或會輸一世 資料圖片

生活成本鬥平鬥賤 或會輸一世︳Anthony 專欄

樓市

廣告

Anthony Sir:

你好!最近有不少網友轉載葉秀亮教授的評論與文章。當中他說到香港要減成本四成,包括人工也要減四成才夠競爭力。聽見透過10年通縮,提升自家競爭力,到時人工cut了一半,競爭力還有甚麼用?閣下認為如何?

讀者麥先生

鬥平鬥賤,是全民災難。葉教授說,香港甚麼都貴,難做生意,整體成本要下跌四成,香港才有競爭力,如果每年以通縮3%至4% 計算,便要衰退10年。
這些所謂的競爭力,是我們想要的嗎?香港要跟內地各大城市鬥平、鬥賤、鬥捲嗎?資產價格暴跌、薪金持續縮水,聽起來像是「調整」,實則是生活質素的災難式崩塌。

成本競逐是惡性循環

當資產價格腰斬、薪金大幅倒退、失業潮席捲全香港,市民的財富與消費力將蒸發殆盡。

試問一個中產消亡、消費低迷的社會,縱使成本下降,活力與繁榮何在?
試想想,當進口物價無法大幅下降,人工及資產價格就要超調。假若不幸地給葉教授說中,港人會有好日子過嗎?
資產價格跌三成,已經負資產企業爆煲不想消費;若跌七成呢?人工砍了一半,閣下還會去日本旅遊嗎?
鬥平鬥賤是無底深洞,你跌四成,人家可會坐以待斃?
成本競逐是場無底洞的惡性循環。葉教授預想,香港在衰退中慢慢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然而,當香港陷入通縮,鄰近城市看著你的成本慢慢下降,搶了他的生意,豈會坐以待斃?
深圳、大灣區以至全國城市,還有各大網購平台,誰不虎視眈眈?當香港的成本下跌四成,難道他們會將生意拱手相讓嗎?

難道他們不懂降低成本嗎?講到內捲,你鬥得過內地電商嗎?
他們只會加碼削減成本、提升效率,發動更激烈的競爭。
就像現在的網購平台,除了減價大戰外,還有免運費等,到時劈價割喉可能更嚴重。
香港跌四成成本夠嗎?恐怕跌八成也未必能穩住陣腳。鬥平鬥賤沒有終點,只會犧牲港人的生活尊嚴。

港競爭力不靠自貶身價

其實香港的競爭力從來不靠「自貶身價」。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府高官覺得沒有問題;還有部分花生友,常常抱著過去經濟太單一,太依賴金融地產等課題而大造文章。
不是說其他方向不可行,只是甚麼創科的,做得來都餓死了。
香港過往很成功,來自金融、地產界,自金融海嘯之後,創造了多年繁榮勢頭,至於想為未「上車」的市民解決問題,只要參考新加坡,多建公營房屋就能解決了。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