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興

太興盈喜背後│大集團影子餐廳無處不在!美心自創70個品牌、「隱形餐飲帝國」逆市賺到盡 港人食客幫襯咗都唔知

港股

廣告

香港餐飲業近年面對經營壓力,但太興集團(6811)近日公布喜訊,預期截至今年上半年盈利約為4,000萬至4,500萬元(下同),按年上升2.7至3.2倍。消息公布後,公司股價應聲上揚,午後曾升7%至1.01港元。

太興逆市盈喜 擴張「隱形品牌」奏效

太興表示,集團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將達4,000萬至4,500萬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071.9萬元大幅增長近3倍,表現亮眼。太興股價午後一度升逾3%,高見1.01元,最報報0.96元,升2.13%,成交約539萬元。

集團認為,期內預期純利上升之主要原因,是由於集團持續優化餐廳網絡,透過開設新店舖及進行門店翻新,致力提升顧客用餐體驗。期內,集團新增一個新品牌,門店淨增長6間,而完成翻新的門店共7間,此外,集團持續發展及打造多元品牌,以推動收入增加。

又解釋,盈利顯著增長主要歸因於持續拓展餐廳網絡,包括推出新品牌、淨增六間分店,以及完成七間舊店翻新工程;同時嚴格控制成本,使租金及人力開支佔收入比例下降,帶動毛利與淨利上升。

參考最新財務數據顯示,太興於2024年度錄得收入約32.92億港元,按年增長2.5%,毛利率維持在73.9%,淨利率則約為1.91%。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營業額約16.8億港元,盈利達5,200萬港元,反映翻新與擴張策略已見成效。值得留意,太興集團旗下品牌遠不止「太興」一個,還包括「敏華冰廳」、「茶木」、「亞參雞飯」、「靠得住」等十多個品牌,合共在香港、澳門及內地經營逾200間餐廳。

事實上,多品牌策略在香港餐飲業屢見不鮮,美心集團便是另一典型例子。

太興 (圖片來源:IG@美心)
(圖片來源:IG@美心)

美心「自創」70個品牌

美心旗下擁有超過70個品牌,涵蓋茶餐廳、高級餐廳、咖啡店、烘焙、快餐及宴會等不同範疇,亦是星巴克東亞地區的主要特許經營商,單在香港及海外分店已超過2,000間。2018年,美心收入高達162億港元,佔本港飲食業約13.5%的市場份額,可見其規模之龐大。

多品牌策略的優勢,在於能夠同時覆蓋不同消費群,滿足各種口味及價格定位;同時能分散營運風險,避免單一品牌出現問題時牽連整個集團;更可透過多個品牌同時進駐市場,甚至於同一商場內以不同品牌佔據多個舖位,從而壓縮競爭對手的發展空間。

在現時數碼營銷環境下,多品牌策略的威力更為明顯。2024年,香港整體數碼廣告開支達22.6億美元,當中社交媒體廣告佔約5.8億美元,按年增長13.7%。

調查顯示,有26.5%的香港用戶會在社交平台追蹤喜愛的品牌,代表轉化潛力龐大。對太興、美心等集團而言,即使不以母公司名義宣傳,亦可憑精準廣告及內容推送,在不同品牌間產生互動效應。

對本港食客而言,這意味著即使今日到訪「茶木」,明日光顧「敏華冰廳」,周末飲用美心點心,實際上可能一直都在支持同一個集團。正因如此,這些餐飲巨頭即使身處經濟逆境,仍能穩守市場,甚至逆市獲利。

集團 品牌數量 主要品牌(部分) 營運地區 門店數量(約)
太興集團 約15個 太興、敏華冰廳、茶木、亞參雞飯、靠得住、錦麗、Tommy Yummy、

安金稻、一橋拉麵、點煲、餃子駅、瓊芳冰廳、Bingle Bingle、

鳥世一、星記海鮮飯店、滿山・台北、TOKENYO等

香港、澳門、內地 200+
美心集團 70+個 美心中菜、美心西餅、美心快餐、m.a.x. concepts、星巴克、Simplylife、

paper stone bakery、The Cheesecake Factory等

香港、澳門、內地、東南亞 2,000+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IG@太興、IG@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