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

滙豐與安永發佈白皮書 迎合千禧世代銀行需求

港股

廣告

滙豐銀行與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發佈千禧世代銀行服務需求白皮書,報告指香港千禧世代佔本地人口重要部分,滙豐希望更貼近「千禧世代」客戶,加強滙豐作為值得信賴的金融服務供應商角色。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客戶及市場策劃主管許長虹稱,滙豐會以創新作為切入點,陪伴「千禧世代」成長,並適時提供理財資訊;及透過市場大數據調查,了解年輕人心態,制定多個策略,在「千禧世代」心中建立品牌形象。

千禧世代是重要的經濟動力

根據安永調查,全球達五分之三的千禧世代(即指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的人)居住於亞洲,而有26%的亞洲千禧世代人口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香港的成人人均財富為亞洲最高,至2026年香港的高淨值人口更將預計增長24%,可見從經濟角度,香港年輕人是將來的主要動力。

滙豐 安永 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客戶及市場策劃主管許長虹左)與安永亞太區金融服務合夥人鮑浩哲右)合照
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客戶及市場策劃主管許長虹(左)與安永亞太區金融服務合夥人鮑浩哲(右)合照(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喜好及需求不停變化 千禧世代為銀行創造機會

報告亦發現,十分之九的千禧世代認為平衡的生活方式比高收入更重要,49%的人對跨企業提供高度整合體驗的超級應用程式(super-app)感興趣,79%希望他們的銀行與其他公司合作,提供更多或更好的產品和服務,80%的亞太區千禧世願意分享個人數據以獲得個人化的服務體驗。

滙豐認為其分行未來將成為客戶獲取資訊及體驗的地點,通過提供教育和分析以留住和吸引客人,而不只局限於傳統銀行交易。亦以推動數碼主導的方針,希望吸引和留住「千禧世代」客戶,故開始涉足元宇宙、開放API、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械理財顧問等多個範疇。

推動滙豐One 促進香港普及金融發展

滙豐自 2 年前推出滙豐One,至今客戶數量已突破200萬,據滙豐調查,去年每 2 個滙豐One新客戶當中就有一個是年齡為18至27歲的「後千禧世代」。在「YouGov 2022 全球最佳品牌排名」的香港調查中,滙豐是排名第一的本地銀行品牌。

另外,90%的「後千禧世代」傾向以傳統銀行為他們的主要銀行 (Primary banking relationship) ,80% 「後千禧世代」更喜歡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有見及此,滙豐貫徹手機及數碼為先的服務方針,加快開戶速度,近 90%合資格香港新客戶可於 5 分鐘內透過 HSBC HK App 開戶,去年再推出超過 200 項新數碼功能及流程改善,令用戶可以只用一部智能電話便可輕鬆理財。

鼓勵「後千禧世代」邁進投資第一步

另一項滙豐委託的調查發現,香港「千禧世代」在 2022 年的平均流動資產比 2020 年上升 7%,而大學生群組的平均動資產更比前一年上升 57% 。同時,滙豐內部客戶的風險取向問卷亦顯示,有達 26%的「千禧世代」指他們「無法承受任何投資損失」。滙豐將擔當重要角色,指導「千禧世代」邁出投資第一步。

滙豐透過「ICON」策略研發 提供銀行服務以外需要

滙豐 安永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I」即Intelligence,提供學以致用的財務建議。滙豐於 2022 年初推出「個人預算」(如果是滙豐用戶必定見過),自動追踪個人客戶於其理財戶口及信用卡戶口的每日及每項消費,提供個人化支出同消費數據,協助客戶培養健康的理財習慣,至今已有 180 萬名客戶使用。

「C」即Confidence,滙豐為累積財富提供指導,許長虹稱,從前要理財/買基金的門檻很高,現在要將這個「Friction」降低,透過推出Trade25和FlexInvest等降低投資成本,並令客戶可以較低資本開始投資,滙豐即將於 HSBC HK App 上推出「Future planner」,幫助客戶設定及追蹤財務目標,訂立財務計劃。

「O」即Own,擁有個人化生活體驗,例如一站式信用卡優惠平台 Reward+ 分析數據,了解客戶消費習慣及日常需要,為客戶提供最適合他們的餐飲及消費優惠,而人所共識的 PayMe 已經成為香港最常用的社交平台,擁有 290 萬名用戶,覆蓋逾 50,000 間網上及實體商戶。

「N」即Nuture,滙豐設有Well+ 健康奬賞計劃,藉遊戲化體驗提升財務及心靈健康。

作為香港的「社區銀行」,滙豐擔當重要角色,致力支援香港的「後千禧世代」踏出投資及財富管理第一步。

延伸閱讀:比特幣大跌60%吊打金牌分析師、ARK木頭姐「燈力全開」:我哋100萬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