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貿易戰 利華 左起:利華控股副總裁王淇森George Wong)、利華控股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陳威廉Wiliam Tan)及利華控股執行董事及財務總監李耀明Derek Lee)

輕資產應對關稅貿易戰 利華半年純利不跌反升 趁淡市拼購擴充生產網絡

港股

廣告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2日「解放日」宣布向全球多國徵收對等關稅,雖然關稅已暫緩至8月1日,但10%基準稅率已經在4月開始徵收,不少跨國貿易在第二季都受到關稅影響,服裝市場正是其中一個深受影響的行業。正當全球關稅製造業能否將關稅成本轉嫁至客戶之際,從事服裝貿易的利華控股(01346)欣然交出亮麗業績。

截至6月30日止6個月,利華2025年度中期收入按年下跌4.1%至9140萬美元,惟毛利率得以維持在高水平,由27.5%升至28.7%,令純利能不跌反升24.3%,達535.1萬美元。每股攤薄盈利為0.84美元。宣布派中期息每股0.03港元。

服裝界的Uber

集團管理層也承認,關稅的不確定性令到不少客戶抱觀望態度,延遲落單,這亦是收入減少的其中一個原因。然而,利華的特色屬輕資產,不會自設工廠,反而是聯合全球不同生產線,構建一個完整的生產網絡。當接到客戶的訂單,便會為客戶安排最合適的生產地點。利華控股副總裁王淇森(George Wong)表示,他們的營業模式更像「服裝界的Uber」,是一個一站式的服裝生產平台,能迎合不同客戶需要。

「我們是少數能同時做到時裝及體育服裝的供應商,另外亦可以做到功能性的產品,例如防水衣等。我們的業務中,大約有三成屬功能性產品。」王淇森說。

調活調配生產應對關稅

目前集團在全球的工廠網絡超過100間,遍布七個國家,分別是中國、越南、印尼、孟加拉、柬埔寨、斯里蘭卡及印度。然而,這些國家都受今次美國關稅的影響,像中國早前在日內瓦達成的協議,關稅將升至34%,若再加上芬太尼關稅便達到54%。而特朗普也單方面在社交媒體宣布越南將徵收20%關稅,經越南轉口至美國的貨物更徵40%。印尼早前與美國達成協議,輸美貨品將徵19%關稅。

另外特朗普早前聲稱已去信柬埔寨、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國,將分別徵收36%、30%及35%,稅率同樣驚人。

利華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陳威廉(Wiliam Tan)表示,正因為關稅政策不明朗,生產上更加需要靈活調動,將生產線集中在較低關稅的地區。「我們之前已降低中國的生產,目前中國製造的產品佔集團整體不到兩成,反而越南最多,達到五至六成。」

陳威廉又指,今次關稅戰與疫情不同,疫情是很多零售商店都關門,但今次關稅戰,商戶仍然繼續營業。「他們一定要確保有貨品賣,因此雖然下單量減少,但不會完全沒有。但他們的訂單或許會來得很急,而由於我們有輕資產的優勢,能做到最快三個月可以起貨,所以關稅不明朗下,反而有利我們這種量少但起貨時間快的模式。」

物色南美及東歐生產網絡

王淇森又表示,逆市之下有利併購,公司過去曾進行六宗收購。「透過收購能快速擴充業務網絡,因為每間工廠除了有相關的技術,亦會有自己的客戶群。我們目前沒有歐洲及南美的生產線,這兩個地區也在拼購目標範圍內。」惟王淇森表示,併購前提仍然是保持輕資產模式,所以就算併購的目標持有工廠,也會在交易完成前將工廠部分剝離。

利華控股執行董事及財務總監李耀明指出,集團目前持有3300美元淨現金,並無負債,而銀行批出6億港元的備用信貸,相信足以應付收購。亦會維持現行的派息政策。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