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場休息 重新調整
美國經濟增長放慢,不過經濟出現衰退風險仍然較低。美國6月通脹加速,按年升幅擴大至2.7%,是今年2月以來最大升幅。受關稅影響的商品價格加速上漲帶動,反映通脹開始顯現關稅傳導的初步跡象。
筆者公司認為關稅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仍須觀察,現時勞工市場穩健,預料聯邦儲備局在考慮減息時可以保持耐性。值得留意的是,美股由4月中起反彈,現時估值偏高,一旦因為財赤、貿易議題等出現較負面消息,或觸發美股回吐。
筆者公司仍然偏好以科技股作為長線投資的部署,美國科技股涵蓋AI、雲計算、網絡安全、電動車等領域,增長潛力穩定且全球化,預期研發及資本開支的增長,將可繼續支撐科技股的長期價值。
據彭博資料,截至上週二(7月15日),環球科技板塊的每股盈利增長,於過去10年累積升幅約兩倍,遠高於環球股票的每股盈利增長。
對於擔心美國科技股估值較高的投資者,也可考慮分散策略,配置於中港科技板塊,香港上市的科技股多集中在電商、遊戲和金融科技,板塊涵蓋與美國的有差異,或有助於平衡投資組合的行業風險。
中國科技股估值相對美國存在折讓,市盈率較美國科技股為低,據彭博資料,截至6月26日
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預測市盈率,相對於納斯達克100指數的預測市盈率為0.6,是近五年的低位。
美匯指數年初至今下跌約10%,主要因為美國財政狀況惡化引發市場憂慮,機構投資者尋找非美元資產的機會。筆者公司預期歐洲股票將受惠於財政支出增加,德國於2025年3月宣布了重大財政刺激措施,承諾「不惜一切代價」將國防和基礎設施支出提高到2024年GDP的近2.5%。
根據彭博數據,歐洲消費者借貸正在增加,截至2025年4月,家庭貸款年增約3%。由於通脹壓力受控,料歐洲央行或維持偏鴿的貨幣政策,或有助歐洲應對關稅帶來的挑戰。
債券提供穩定收入
面對市場眾多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宜分散投資不同的資產類別。近期美國長債孳息向上,《大而美法案》(OBBBA)獲得通過,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法案將在未來十年,使赤字增加34,000億美元。
不過,筆者公司並不認為短期內會出現龐大的債務壓力,《大而美法案》將債務上限提高了50,000億美元,有助消除美國債務違約的短期風險,投資者對於債券資產或有顧慮,環球債券作為一個整體的資產類別,仍具分散風險的作用。據彭博資料,年初至上週三(16日),彭博環球債券總回報指數上升約5.7%。
龔偉怡
永明資產管理(香港)
有限公司
首席投資策略師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