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市與美股 下半年何去何從

中港股市與美股 下半年何去何從︳陳嘉鴻專欄

理財

廣告

根據強積金研究機構最新數據,截至6月18日,月內強積金(MPF)成員人均回報3,641元;年初至今累積回報達19,387萬元。6月強積金市場表現穩中有升,股票基金持續領跑,混合資產基金穩健增長,固定收益基金則保持穩定。然而,近期中港股市與美股表現分化,究竟中港股還是美股更有「錢」途?筆者希望透過分析中港股和美股過去表現,為讀者窺探下半年強積金投資的部署策略。

今年強積金強勢反彈,主要受惠於中港股市的出色表現。中港股市今年表現亮眼。與過往受政策預期驅動不同,此輪行情由人工智能(AI)產業熱潮帶動。
DeepSeek推出的低成本高效模型R1,彰顯中國AI技術的實力,帶動科技股估值重塑。港股中的中國科技巨頭在雲計算、數據中心等AI應用領域具備顯著優勢,成為最大受益者。
DeepSeek改變了內地AI生態格局。它大幅降低AI應用門檻,顯著提升各行業的任務效率。
長遠來看,內地許多上市公司將會受惠,提振投資者對中資科技股信心,推動港股AI板塊大幅上升,今年1月至2月南向資金淨流入逾2,700億元,曾一度帶動恒生指數突破24,300點。

需關注港股行情持續性指標

此外,對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令投資者增加非美元資產投資,也導致部分全球資金流向香港,推動恒指表現,從年初至6月底累計上漲20%。
相比之下,美股今年上半年整體表現遠不及歐洲、亞太,尤其是香港市場。
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次上任讓標準普爾500指數一度創下新高,但特朗普繼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實施關稅後,亦於4月正式對多國推出「對等關稅」。其關稅政策在「解放日」引發市場動盪,美股三大指數一度大幅回落並跌穿200天移動平均線。
特朗普關稅政策和DeepSeek出現引發市場對於AI算力需求質疑,成為促使資金在第二季度策略性地轉向傳統價值股(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的主要原因。

此外,對等關稅政策亦引發通脹預期上升。6月密歇根大學調查顯示,雖然消費者預計來年通脹率略低於5月的近期峰值,但仍高達5.1%。
同時,6月世界銀行下調全球近七成經濟體的增長預測,美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從2.3%下調至1.4%。
美國聯邦儲備局目前不急於減息,市場對滯脹、貿易政策以及美國財政赤字擴大的擔憂尚未充分反映,短期內美股整體穩定性仍受挑戰。
中國AI的成功關鍵在於科技巨頭能否啟動新一輪資本支出週期,提升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若DeepSeek能成功推動AI應用領域商業化,將進一步鞏固港股科技板塊的長期潛力。

短期而言,中、港AI股能否延續強勢,成員需密切關注港股行情的持續性指標,包括南向資金、外資參與度及「兩會」政策。
話雖如此,投資者仍需留意美國政策潛在風險,因中國AI模型高度依賴美國輝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的AI晶片,若美國進一步收緊晶片出口限制,將對DeepSeek等中國AI企業造成衝擊。

分散投資應對不確定性

此外,「中美貿易戰2.0」升級,美國首次明確將香港納入同樣徵稅範圍。若中國進口美國商品的最終關稅達到55%,中港企業盈利將面臨下行壓力。
整體上,美國對等關稅的極端性相比4月初明顯放鬆,近期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回升的趨勢或可延續。儘管如此,特朗普關稅政策是美股前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隨著對中國以外的其他經濟體90天對等關稅豁免期結束,如果美國對還沒有達成協議的歐盟、日本等大型經濟體重新徵收極端互惠關稅,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動盪。
分散投資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最佳策略。筆者建議,成員應避免過分集中單一市場,即便美國6月就業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展現一定韌性,預計下半年美元持續走弱。這種溫和貶值態勢將利好非美國市場。
假如持有大量美股基金,可適當分散資金至其他市場,增加非美國資產配置,並考慮增持短期債券以對沖全球長期債券市場的波動。
中港股票基金可繼續持有,但需密切關注國際資金流向及中美貿易戰對中港股市的影響。通過多元化投資策略,投資者可在應對短期不確定性的同時,穩步實現長期退休目標。

陳嘉鴻

BCT集團

投資總監

作者於環球股票市場及固定收益策略方面擁有30年之投資管理經驗,曾為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中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之環球及亞洲機構投資者管理投資組合,以及為本地企業客戶管理退休金。作者為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持有人,畢業於香港大學工商管理學系,並持有英國伯明翰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