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 退休 資料圖片

中產退休後理財安排︳財智姊妹淘專欄

理財

廣告

讀者來信稱現年逾60歲,已婚但無子女。兩夫婦皆已退休,但讀者有兼職工作,月薪為24,000元,和太太住在自己名下灣仔區物業,另有一個位於大坑的物業;太太則持有大角咀一個物業。兩人理財目標是善用資產,不用工作下,每月收入20,000至30,000元。

讀者三個單位均敘造了按揭,另持有股票103萬元、銀色債券18萬元和現金13萬元。
筆者根據兩夫婦現時資產狀況作出以下財務分析,旨在提升現金流、十年內清還所有按揭貸款、降低股票市場波幅和加息的財務風險,運用物業出租和利息收入,對應日後的生活費和醫療保險開支。

負債過重壓力過大

讀者現時擁有三個物業,一個自住;兩個收租。但三個物業餘下的按揭貸款年期,還有16至27年。
在現時低息環境下,三個物業每月供款合共逾50,000元,兩夫婦每月基本開支12,500元,連同手持物業的管理費每月開支約共70,800元。
因為二人已退休,每月家庭收入來自讀者兼職的24,000元;另有收租物業的租金收入合共54,000元。

始終兼職和租金收入不穩定,假設用讀者現有現金和股票共134萬元預算財務能力,發現流動資產只可支持約19個月的每月總開支。
134萬元流動資產相對1,089萬元按揭餘款,顯示負債過重,對已退休人士來說壓力過大,必須考慮用最短時間降低負債比率、提升現金流。建議以下方法:
(一)放售其中最大供款開支的物業套現。
在手持物業中樓齡最高的達27年,每月供款19,500元,尚餘27年。若成功用市價1,200萬元放售物業,扣除相關開支和銀行按揭餘款應可套現約700萬元。
其餘兩個單位可繼續持有,但須盡快用以下方案清還餘下按揭貸款,讓租金變成長遠收入。

(二)近年股票市場受加息、俄烏戰爭及疫情等影響,大部分股票和債券價格已有相當程度回落。市場尋找穩定性較強、收入較穩健的債券基金來長期收息,可大大提升讀者每月收入。
假設以700萬元投入每年回報5厘的債券基金,選擇每月派息的話,每月便有約29,000元利息收入,符合讀者要求。
(三)調整每月收入開支後,可考慮每月儲蓄22,000元,為期十年,以每年3厘回報計,十年後可儲蓄約300萬元,足夠清還餘下物業所有按揭貸款,達致零負債。
至於選用哪一種儲蓄方法,不論基金、股票或固定儲蓄非投資的保險產品,要先清楚了解相關計劃的風險和資金流動性。

按照建議的資產配置安排,一切順利的話,十年後讀者應擁多項資產用作退休最強後盾。
包括已清還按揭供款的自住物業及收租物業各一個;當時市值約700萬元的債券基金,以及134萬元股票、銀債和現金。
至於讀者現時手持的股票,因近年股價相對回落,若沒現金流的需要,可繼續持有,儘量避免虧損離場。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財智姊妹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