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分散投資亞洲 短債具吸引力

理財

廣告

近日投資市場氣氛樂觀,市場憧憬美國於9月減息,多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關稅陰霾似乎漸退,部分亞洲股市破頂,美股也屢創新高。不過,由貿易爭端引發的潛在經濟影響,以及通脹風險或會陸續浮現,聯邦儲備局減息路徑未明,市場不明朗因素仍然甚多,投資者宜繼續分散投資、採取平均成本法部署長線投資主題,以應對市況波動。

據美國財政部資料,自4月份起對大多數進口產品徵收10%關稅後,7月份美國的關稅收入接近300億美元。
7月至今,美國已經和多個貿易夥伴,例如日本、歐盟等達成了雙邊協議,多國承諾增加在美國的投資。雖然中美關稅再暫緩90天,對於中國而言壓力其實未完全消除,因為中美沒有明確時間表、也沒有任何潛在協議條款。
與此同時,美國收緊經由第三國轉口貿易的限制,被認定為轉運的商品將被加徵40%的關稅。小額包裹免稅(即貨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包裹,這也是不少中國出口企業,特別網購平台使用的發貨方式)政策將於8月29日到期,愈來愈多的中國出口商品,或將會面臨更高的關稅。

筆者公司預期,中國最終的出口美國關稅,或將較全球平均的水平為高,美國現時向中國進口加徵的關稅水平,相比起歐盟、日本及南韓的15%關稅高,中國貨品在環球的競爭力或下降。

亞洲貨幣轉強緩解通脹壓力

年初以來,MSCI亞洲(日本除外)股市指數表現跑贏MSCI世界指數;加上亞洲貨幣兌美元轉強有助緩解亞洲的通脹壓力,為亞洲央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提供空間,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等由6月開始減息。
展望亞洲市場前景,將受貿易談判、匯率等影響,個別亞洲股市創出新高,不排除在市場雜音增加下,回吐的風險上升;但在預期貨幣和財政政策的支持,市場對人工智能等需求持續,中長線而言,亞洲股市或是分散投資的選項。

美國連續兩個月大幅向下修正非農新增職位;加上7月份通脹符合預期,隨即令市場憧憬9月份聯儲局將會減息,帶動美股創出新高。
後續要留意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出席銀行家年會的發言,會否為減息路線圖提供更多線索。除了留意通脹和就業數據外,美國的生產物價指數(PPI)或會左右聯儲局的利率走向。
要觀察未來數月關稅開始傳導至零售價格影響,通脹會否溫和上升,不過租金升幅放緩以及消費者支出減少,或能抵消部分影響。
市場憧憬減息或有利美國國債孳息率下跌,不過自7月公布通脹數據以來,美國國債的孳息曲線反而變得陡峭(yield curve steepening):較短年期的孳息率下跌;而長債則上升,或反映市場憂慮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會否於明年5月任期屆滿前被撤換,聯儲局的獨立性受質疑。

另外,美國財長表示聯儲局的利率,應當比現在的水平低150個至175個基點。但市場需要看到通脹的持續回落,因為關稅的全面影響尚未顯現。
回顧去年美國聯儲局減息100點子,相比起市場當時樂觀預期的幅度為少(利率期貨市場預期去年減息200點子),減息幅度較少令美國30年期債息不跌反升,由去年9月的3.9厘水平,升至年底的4.7厘水平(資料:彭博),因此筆者公司偏好較短年期的債券,料吸引力較長債為佳。

龔偉怡

永明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首席投資策略師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永明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