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上車 供款年期 資料圖片

初次上車定供款年期 取決於紀律性

理財

廣告

陳先生(40歲)終於達成了置業上車的夢想!他和太太每月總薪金約60,000元,在頦十年的工作中,兩人共累積了200萬元的流動資產。現在購買的單位樓價為500萬元,是一個400平方呎的小單位。陳先生暫時沒有換樓的計劃,他倆和家人也沒有太多置業的經驗,所有資訊也是從網上、朋友中蒐集回來。近日銀行要他們確認按揭申請細節,而他擔心會做錯決定,特來向筆者尋求意見。

原來他們的最擔心在供款年期這方面選擇錯誤,不知應選擇25年還是30年的年期。其實作為一個首次「上車」的業主,筆者理解他們的迷惘,況且他們的經濟情況也不差,選擇自然多,只是不知道哪一個按揭計劃對他們更有利。

供貸利率低可延長供款期

筆者時常抱著一個理念:如果利率低的話,大可延長供款期,因借貸成本低,少繳的供款也可作投資、增值,以爭取較高的回報。
但核心問題是何謂之低利率呢?我們也可以借鏡近30年來香港的利率概況。整體來說,是一個低息環境,唯一一個較高利息就是1995至 2000年期間,很快便回落至3%至4%的水平。
另一方面,在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各國政府大舉「印銀紙」,令利率長期處於極低水平,所以現時的普遍可批出的利率(約3.5%),仍是一個十分低的水平,只不過是對比過去10年的利率是超低,令大家有一個錯覺現在是高息年代。當然大家也揣測美國是否仍會減息、香港利率會否跟隨等等因素,但市場估計香港的利率趨勢是向下的。

既然仍是在一個低息水平,陳先生大可延長供樓期限。但家人卻認為應縮短供樓年期,因整體利息支出較高,不太划算。如果20年前可能是對的,但現在銀行推出「高息戶口」,筆者更認為應延長供款期。
舉例,如陳先生敘造八成按揭,以年息3.5厘計算,若是30年供款期的話,每月供款約18,000 元;若是25年供款期,每月供款約20,000元,兩者相差約2,000元。如果陳先生選擇30年供款期,並每月撥出20,000元 –
其中18,000元用作供樓,並將餘下的兩千元投進高息戶口,這2,000元便可以賺取年息3.5厘的利息收入,那麼實質上就等如25年供款的情況一樣。

假若利息不變,陳先生也持之以恆地將這2,000元投放入高息戶口,這筆資金在25年後,便可滾存至當時的按揭餘額了(約100萬元),到時陳先生大可將這筆錢用作全數還清樓按,和當年一開始便申請25年按揭,效果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因陳先生將2,000元投進高息戶口(活期存款),若有需要(例如想換樓,或個人其他原因)也可將資金提出應急。
如果陳先生願意承擔較高一點的風險,他也可將這每月2,000元投進收息基金,以每年6%至8%派息並滾存。假設保守有6厘回報,在25年後,這筆資金將滾存至約144萬元,比尚餘按揭額多44%。

歸納各位客戶的經驗,其實能否早點供滿按揭,最講求的是紀律性及堅持。如果擔心自己未能每月存入2,000元作投資、增值,或許直接採用25年供款期來得簡單,但資金流動性會減弱。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