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息頂峰回落 趕搭高息尾班車

定存息頂峰回落 趕搭高息尾班車

理財

廣告

踏入2023年,不少高息港元定存優惠相繼完結,部分銀行隨之下調定存年利率,把1年期港元定存5厘息計劃下架,反而上調短期定存年息。雖然市場上仍然有5厘定存年息計劃,但已所餘無幾,與2022年第四季相比,選擇明顯減少。食息一族宜提前部署,趕搭高息定存尾班車。

隨著年結已過,本港銀行預留資金需求高峰亦已過去,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的港元拆息(HIBOR)持續回落,資金緊張的情況明顯降溫。

銀行以高息吸納長期資金亦暫時收斂,相隔數日便上調港元定存年利率的激烈情況已不復見。

定存息頂峰回落 趕搭高息尾班車
(圖片來源:iStock)

富邦5.1厘定存  20萬入場

目前僅餘數家中小行仍提供高於5厘的1年期港元定存計劃,包括創興銀行、富邦銀行和南洋商業銀行。

鑒於美國聯邦儲備局已開始放慢加息步伐,市場估計,聯儲局在2023年雖然未必會掉頭減息,但加息週期很大機會已經快見頂。

若手持閒置資金,不妨趁現時機會趕搭高息定存尾班車,把資金分散地投入短中長的定期存款,既可以穩賺利息,同時保持靈活性。

截至1月2日,以富邦銀行的入場門檻最親民,該行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有5.1厘,起存金額20萬元,較該行以往高息起存門檻達100萬元大幅下調。

該行客戶須經富邦手機應用程式敘造定期,並限新資金。

以敘造1年期定存,存入20萬元計,富邦銀行客戶在期滿後可以賺息10,200元。

至於富邦銀行客戶在賬戶內的現有資金,敘造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也有5厘,但起存門檻須達100萬元或以上,同樣須經富邦手機應用程式敘造。

截至1月2日,創興銀行亦為網上敘造港元定存的客戶,提供5.05厘存息優惠,起存門檻為50萬元或以上,不論新舊資金,須經創興流動理財或網上銀行敘造。

以50萬元敘造1年期港元定存,該行客戶在期滿後可以袋走25,250元利息。

要留意,兩家銀行的定存年利率,有機會隨時調整,以敘造定存時銀行的公告為準。

另一家中小行南洋商業銀行,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有5.2厘,是目前1年期港元存息最高的銀行,但並非所有客戶都適用。

該行客戶的身分證數字需要有數字「7」或「3」、又或指定客戶,才可享此5.2厘利率,起存額為100萬元,優惠期至2023年1月17日。

其餘多家本地銀行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普遍落在4.1厘至4.7厘之間。

截至1月2日,星展銀行和工銀亞洲的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有4.7厘,起存門檻均為50,000元,限經網上理財或手機應用程式敘造。

另外,東亞銀行網站顯示,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為4.4厘,起存門檻為10,000元,限該行顯卓理財或至尊理財客戶,須經網上銀行或手機應用程式敘造港元定存。

定存息頂峰回落 趕搭高息尾班車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PAOB中短期定存逾4厘

在2023年初,虛擬銀行在市場吸取存款的需求明顯減弱,存息水平甚或低於傳統大型銀行。

在2022年一度以1年期定存息5.5厘、冠絕全城的平安壹賬通銀行(PAOB),去年尾開始已縮減長存款期的定存息率。

該行目前把12個月港元定存計劃下架,9個月存款期年利率僅得1.5厘。

不過,該行5個月和3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分別有4.5厘和4.4厘,入場門檻僅100元。

倘若有10萬元閒置資金,敘造5個月定存計劃,該行客戶在期滿後可以賺息1,875元;想保持資金靈活性,只敘造3個月港元定存,期滿後可以穩賺1,100元。

以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計,天星銀行屬於目前虛擬銀行中高息的一批。

天星起存金額1,000元

截至1月2日,天星銀行12個月港元定存息率為4.3厘;6個月和9個月定存息率均為4.2厘,該行定存計劃的起存門檻為1,000元。

另外,WeLab Bank的「GoSave 2.0定期存款」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有4厘;該行又設有存款期更長的15個月定存,利率為4.4厘。

該行定存利率屬貼近市場水平,但不算吸引。相較其他銀行,如滙豐、中銀香港或渣打銀行,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都有4.1厘。

富融銀行的港元定存息率更跌穿4厘,截至1月2日,12個月定存息率為3.8厘,較2022年底的4.5厘大幅下調。

以敘造12個月定存,金額10萬元計,客戶期滿後可以收息3,800元,比之前利息有4,500元,少收700元。

眾安銀行的定期存息就繼續跑輸大市,12個月港元定存年利率僅得3.31厘;6個月定存息則為3.01厘,明顯低於其他銀行。

延伸閱讀:夫妻檔買36年納米樓收租 樓價3年後「無郁過」:我睇淡想換兩房,條路點行?

延伸閱讀:窮中產困局:37歲港爸一個養四個,賣樓借盡600萬搬入將軍澳換財務自由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iStock, 新傳媒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