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業主利用保險方案 對沖風險
夫妻每月收入共約55,000元,扣除其他開支後,每月仍有約10,000元盈餘,看似壓力不大,但黃先生仍然覺得有暗湧。
一來因為太太月薪只有約15,000元,所以大部分供樓和生活費等,都由黃先生一人負擔。
二來他們把大部分積蓄用來付首期,現時流動資金只餘約30萬元,萬一有甚麼情況出現,會對整體家庭財政影響巨大。
筆者認為,黃先生兩夫婦收入並不平均,若黃先生發生甚麼不幸事件,例如失業、重病,甚至身故,對家庭整體財政狀況將帶來很大衝擊。
以黃太一人之力,客觀來說難以支撐供樓、生活費等開支,所以應先要為黃先生部署。
首先,黃先生需要一份較高保障額的人壽保險,和按揭「對沖」風險。萬一他不幸身故或突患重症,可申請索償這保險,以還清樓按並舒緩財務困境。
否則,只靠他現時50萬元人壽保險,要實踐這目標實在太不足,到時物業隨時會變成銀主盤,令家人無家可歸,是十分不理想的情況,所以筆者建議先解決這問題。
常用以對沖按揭的人壽保險是沒儲蓄成分的「定期壽險」,特性是成本低(尤其是投保人較年輕時),適合較大投保額、較短保障期的目標。
以黃先生情況,300萬元保障額、30年保障期定期壽險,每月保費約650元。當按揭供滿,這保險便可功成身退,減低其整體財政負擔。
另一方面,假若不幸黃先生患上重症,他將面對兩個問題:(一)或要暫停工作以處理病情,在沒有收入時怎樣負擔醫療開支呢?(二)沒有入息,供樓開支及生活費怎辦呢?
黃先生可考慮添購危疾保險方案,以舒緩以上兩個風險,包括在不幸患上重症時,可向保險公司索償保障額,讓他安心治療及休養,其中部分索償額也可支援供樓及生活費等沉重開支。
另外,很多重症可透過體檢發現初起症狀,從而盡快進行療程根治,危疾計劃往往能提供一些經濟支援。
危疾方案建安全網
醫療技術發展神速,很多重症也能控制得宜,惟漸漸變成長期病患。在這長期治療中,需要資金支援醫療費用,坊間也有一些能支援多次索償的危疾方案,為長期病患者建立更大的安全網。
以一個可處理以上問題的危疾方案為例,保障額80萬元、20年供款,每月供款約2,500元,在首十年可額外提供60%保障額(128萬元),對黃先生可提供更大保障。因篇幅有限,怎樣善用30萬元資金的安排,日後再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