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決策|長升不跌 只是年齡而非資產
以上數據數字背後,是無數投資者及他們家庭的財富被蒸發掉,更揭露了投資市場的殘酷真相:沒有永遠值錢的資產,只有跟不上變化的計劃。
蓋棺而論,普通人都很容易了解投資的士及小巴牌虧損的原因,例如政府未能有效規管網約車的運作;香港運輸交通網絡發達,港鐵已經處理了大部分市民的需要,以及本土經濟發展未如理想等。
但是今天才告訴巿民這些所謂的事實及分析,對於十年或更長時間前的投資決定,已經毫無意義。
自問10個理財決策問題
所以做每個投資或理財決策時,必須考慮將來的可能性,以下是做每個投資理財決策時,都需要自問自答的十個問題:
(一)風險承受力:正常人投資都是為賺錢,如果投資結果不似預期,例如十年後由期望高回報變成大額虧損,這會影響閣下正常生活的需要嗎?
(二)目標匹配度:這個投資項目和你未來哪一個或多個人生目標有關連呢?
(三)時間跨度:這個計劃是屬於中短期還是長期投資呢?預算提取金額的時間是多少年後?
(四)機會成本:做這個投資的金錢,是用現有盈餘來應付,還是需要放棄其他投資或是支出才能做到呢?
(五)流動性需求:若出現突發性資金周轉,為了應付流動資金需求,你會將這項目套現來製造現金流嗎?
(六)分散程度:現時的投資項目,將會佔你現有可投資資金的比例多少呢?如果單一投資項目佔總投資資產三成或以上,便要考慮更仔細。
(七)退出機制:如果投資項目屬於高風險類別,你會設定獲利及止蝕位嗎?
(八)知識盲區:你作出投資理財決定時,由個人知識及認識層面考慮所佔的比重有多少呢?
(九)保險安排:你是否已做好個人及家庭的保障安排?
(十)情緒影響:你認為自己未來因為出現恐慌而做錯決定的機率有多少?
與其尋找「一勞永逸」的投資,不如養成每年檢視計劃的習慣。畢竟在充滿變數的世界,能同時滿足合理回報,可承受風險及資金靈活性的財務規劃,才是真正的長線穩賺計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