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秋

填補身故風險保障缺口 讓保險真正保障自己及家人|孔德秋

理財

廣告

筆者曾提到,人生路上充滿未知,多走一步保障自己,縱然遇上變故,亦能減低損失。今期筆者跟讀者詳細探討,香港保險界中鮮為人知的保障缺口。

撰文:孔德秋| 圖片:iStock

「居安思危」道理人人都懂,故香港的保險密度及滲透率,多年來均一直高踞世界前列,壽險市場發展成熟而且完善。

(圖片來源:iStock)

量化生活水平

但讀者曾否想過,想真正保障自己和家人,要多少資金才足夠?

舉例說,倘若家庭經濟支柱不幸早逝,作為受養人,要怎樣才能維持既有的生活水平呢?

在解答前,先容筆者略加解釋。

「生活水平」看似難以量化,其實從保險角度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指標及數字。

例如家中支柱身故,受養人未來的醫療、兒童教育、家庭開支及未償還的債務,就是保障其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金額。

當保障的需要與可用資產(包括人壽保險保單、銀行存款、股票、基金、房地產等)有明顯落差時,便會形成「身故風險」的保障缺口。

保障不足以補償生活所需

近月保險監管局就此問題發表了首份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於2019年,香港整體存在「身故風險」的保障缺口,估計高達69,000億元。

換句話說,每名勞動人口欠缺最少190萬元,或等同其加權平均年薪的5.7倍的保障。

這意味雖然人壽保險在本港覆蓋率高,然而所得到的保障,遠不足以補償生活所需。

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保險市場偏重具儲蓄成分或投資型產品,而投保人大多視保險為達成財務目標的工具。

筆者固然明白,保險產品種類多樣,各人有不同的選擇;不過,同時亦應積極審視及評估人生風險,方能用行動守護家人。

筆者從來都相信,保險的真義,是應該讓人活得更輕鬆自主。

故筆者公司成立三年以來,推出的保障產品也是切實地回應客戶需求,以靈活彈性的方案填補市場缺口,為業界帶來新氣象。

產品從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到人生不同階段,皆以「人」為本,與客戶共同規劃人生藍圖。

誠然,世事難料,人生無常;所以,更加要用保險為摯愛作出承諾,換個方式,好好照顧他們。而保險的真義,就是應該讓人活得更輕鬆自主。

【立即報名重溫】⟪經一⟫ ✕ 黃國英:2023心水靚股名單

恒指低位勁彈8000點!後市如何部署?

《經濟一週》主辦 股壇反攻大藍圖 2023 邀請到黃國英分享分析2023投資主題,透露黃國英心水選股名單!想捕捉熊轉牛?請立即報名線上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