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科技重塑信貸體驗 與新世代接軌︳封面故事
「早著先機」,有時未必是祝福。Paul回憶自己於2000年初投身網絡科技的經歷時,仍難掩當年的複雜情緒:「當時一開始就不是流行用先進的技術,但我們仍然想行得快一點。」
Paul坦言,當時在香港推廣「Internet」的概念相當艱難,市場認知低、技術門檻高,熱情往往換來冷淡回應。「原來我們走得比人太快,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Internet,確實有點氣餒。」但他沒有放棄。
「世界真的會變。」Paul說,正是這份信念,驅使他堅持至今。他觀察到現代人生活對連線與數碼的依賴遠超想像:「現在大家去旅行,第一件事不是點菜,而是問Wi-Fi密碼;一班人食飯,不再傾偈,而是各自玩電話。」
他強調:「企業未必每次都要走在最尖端,但也不能落後。畢竟我們在香港紮根了三十多年,如果還是用傳統方法做生意,只會被時代淘汰。」
顛覆借貸體驗
隨著Z世代與千禧一代逐漸成為市場主力,金融產品的設計邏輯亦必須轉變。Paul指出,在新世代眼中,借貸早已不只是比拼利率,更要「快」、「方便」、「無痛」。
「我們要創造一些能夠觸動到他們的體驗,讓他記住:這次真係快。」Paul以UA旗下產品「i-Money網上錢」為例,說明公司如何從傳統金融機構轉型為敏捷科技平台。
「i-Money網上錢」的數碼升級包括eKYC(電子身份驗證)、AI自動審批與快速支付網關(Fast Payment Gateway),令整個借貸流程實現無縫線上化。「年輕人更重視時間與效率。」Paul指出。
在他眼中,「快」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一種情感上的「觸動體驗」:「我們希望做到的,是每一位用戶都會記得:原來借貸也可以這麼簡單、這麼快。」
借貸觀念已改變
Paul回憶說,過去不少人一聽到「借錢」或「財務公司」,便聯想到追債、糾纏與負面新聞,甚至與不良放債人畫上等號。
但他強調,這個社會對借貸的觀念,已悄然發生改變:「現在的人對財務公司的接受度大很多,大家開始明白,財務公司不是做淋紅油、塞鎖匙洞那類事,而是正規的融資機構,幫人解決實際問題。」
Paul指出,傳統銀行在審批貸款時的流程繁複、要求嚴格,導致許多自由職業者、自僱人士甚至基層工人無法通過審批。
他補充,不少人欠缺工作證明如的士司機、拖頭司機、混凝土車司機——這些人有收入、有償還能力,但因缺乏傳統文書證明而被主流金融體系拒諸門外。
他稱:「如果沒有財務公司,他們就只能幫襯非法高利貸。」
Paul直言,財務公司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這批人補上融資缺口,讓他們有一個合法、合理的渠道滿足短期資金需要,而非走上不受監管的灰色地帶。
24/7全方位服務
UA致力打破時間與空間對信貸服務的限制,讓客戶隨時隨地、無間斷地獲得所需資金支援。除了遍佈全港46間分行提供面對面支援外,UA更積極將最先進的金融科技融入日常營運,構建全天候、全方位的貸款平台。
早在2012年,UA創下業界先河,推出「No Show」貸款服務,讓用戶無需現身、亦無需提供證明文件即可完成整個貸款流程。進一步升級的「YES UA」手機應用程式,於2019年推出「一Click即借」功能,只需數個步驟,便能完成貸款申請、身份認證、審批以至提款,真正實現24小時、365日、隨時隨地皆可貸款的金融新體驗。
不僅如此,UA更積極引入AI技術強化用戶溝通與整體體驗。Paul分享:「我們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套用至客戶服務領域,是香港首間推出GenAI Chatbot的金融機構,令智能助理服務更具人性化,給客戶帶來更真實的交流體驗,這不再是以前那些黑板式的答覆。」
AI不僅強化服務體驗,也重塑了申請與批核流程的速度與彈性。Paul補充,「有些情況下,如果所有條件都符合,我們最快十五分鐘內已經可以完成入賬。」
不過他亦坦言,AI雖然神秘強大,但仍有限制。「如果我們對客人的身份有疑問,就會進入人工審查程序,需要同事再了解、再核對。否則,大部分合資格的申請,AI已可以自動完成。」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